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五子、朱熹的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儒学体系经历了从五经体系到四书五经体系的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2019-03-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文化

材料一 唐代印刷品中,历书(日历)占很大比例,质量也较其他印刷品为优。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需要掌握农时和节令的变化,因而社会需求较大。各地书坊按照朝廷颁布钦定历书的月份朔晦和节令变化翻刻印刷,往往还有对全年的旱涝灾情、农事丰歉、瘟疫饥馁的预测,以及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吉凶禁忌,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为了争夺市场,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

——摘编自罗仲辉《印刷史话》等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唐代印刷业的发展状况及其社会影响。

材料二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宋孝宗继位,诏求直言。朱熹上疏提出了他的“帝王之学”的两条基本原则:“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诚心正”,这样就可以应对天下的一切事务。扩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就会“圣心洞然,中外融彻”,也就是心正意诚。据《宋史》记载,此后不久,有人在路上碰到朱熹,劝他见皇帝不可再讲“意诚心正”,“上所厌闻,戒勿以为言”,朱熹回答说:“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

——摘编自李申《简明儒学史》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朱熹的思想和品格。

材料三 《马可波罗行记》(简称《行记》)向西方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关于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中外史学界争论已久。

两派争论情况简表


(3)阅读材料三,概括两派学者的分析角度,任选一组争论进行说明。
2019-02-2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朱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浊之分,善恶之别。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保持谨慎敬重的态度,对事物要探究它的道理)来变化气质。上述观点
①体现儒家的伦理道德
②借鉴道家的思想主张
③渗透格物致知的思想
④强调后天修养的重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 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C.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D.南宋社会相对稳定
2016-11-27更新 | 142次组卷 | 19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