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五子、朱熹的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宋史》记载:“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夫孔、孟之遗言,颠错于秦火,支离于汉儒,幽沉于魏晋六朝者,至是皆焕然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以下言论体现“焕然大明”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D.“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诗歌往往反映时代思想的某些内涵,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该诗反映的思想是
A.重人事远鬼神B.“格物致知”
C.“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朱熹的诗《观书有感》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该诗意在
A.赞美池塘优美的风景B.强调书法取法于自然
C.克制欲望来探究天理D.借自然现象说明事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史•道学传》:“迄宋南渡,新安朱熹得程氏正传,其学加亲切焉,大抵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成身为要。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夫孔孟之遗言,颠错于秦火,支离于汉儒,幽沉于魏晋六朝者,至是皆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其原因是(  )
A.“格物致知”是达到天理的正确途径
B.继承孔孟“道统”并使理学走向成熟
C.朱熹使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D.“明善”是遏制伪善和致良知的关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在唐代被传为佳话的故事在宋代却被视为反面教材。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
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已深入人心B.唐代的社会风气比较保守
C.词取代诗歌成为主流文学形式D.理学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2020-02-02更新 | 20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新津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A.孔孟思想
B.韩非思想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
2019-08-1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儒称赞《诗经》能够“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而朱熹称《诗经》为“淫奔之诗”,认为《国风》“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互歌咏,各言其情者也”。由此可知,朱熹
A.把《诗经》的内容政教化
B.歪曲了《诗经》的原始意义
C.比汉儒的观点更接近事实
D.否定了《诗经》的经典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程颢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官后曾作《秋日偶成》一诗,其中写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被后人评价为“言穷理精深”。此诗作的特点是
A.句式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B.表现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气度
C.在“格物”中,贯通明“理”
D.叙事抒情相结合,针砭时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朱熹曾说:“熹旧时亦要无所不学,禅、道、文章、《楚辞》、诗、兵法,事事要学,出入时无数文字,事事有两册。”他的这种读书经历
A.导致了主流意识的混乱
B.反映儒学开始走向衰落
C.践行了知行合一的主张
D.为理学的发展做了铺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