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王阳明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其言论的主要意义在于(   
A.鼓励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B.掀起了明清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
C.宣扬了王阳明的平等和叛逆思想D.否定了孔子、朱子等儒学的权威
2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个重要的历史课题。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下面的儒家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序号言论言论者思想核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复礼”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电。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2)有人说儒家学说中蕴含着重视人的思想。这在上述言论中有无体现?阐述理由。
(3)第⑤和⑥两种思想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以上言论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2021-03-1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北大附中为明广州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社会个体对纲常伦理的绝对遵守;王守仁提出“良知即是心,心就是理”,将个体意识与天理合一,肯定了个体自我的利益与价值。以上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对程朱理学的否定B.儒学危机的出现
C.新社会条件下儒学的新发展D.宋明理学内部的分歧
2020-10-29更新 | 727次组卷 | 30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王守仁的这一观点
A.肯定了人的自我价值B.是需学回归孔孟本源的体现
C.说明早期民主思想已经产生D.印证了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宋陆九渊《语录》卷上:“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
A.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
C.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D.否定“六经”的地位与价值
2019-01-22更新 | 177次组卷 | 43卷引用:东莞市万江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
6 . 有学者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他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与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两人
A.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B.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C.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D.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2018-11-06更新 | 249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
A.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
B.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C.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D.是理学思想的创新
2018-09-01更新 | 1760次组卷 | 38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王阳明的思想
A.体现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B.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作用
C.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D.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
9 .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材料三:儒家学说中有下列名言警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博施济众”“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统谊也” “养浩然之气” “舍生取义” “和为贵”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先秦一度成为“显学”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分别是什么?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
(3)根据材料三,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提示:从政治方面、经济方面、道德修养方面加以说明。)
2010-09-04更新 | 9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广东省龙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