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末清初思想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汉武帝几乎和秦始皇一样信奉法家思想,不过据说在其统治时期他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和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该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材料四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有何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4)根据材料四归纳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
2019-10-2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大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本末之议
以下一组“本”“末”的言论

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北宋)欧阳修说:“治国如治身,四民犹四体……工作而商行,本末相表里。”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提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欲来,商人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1)简述“农本”思想在古代中国的合理性。
(2)以通商为核心形式的“丝绸之路”为何能在将视农业为“天下之本”、视商业为末业的时代?
(3)欧阳修“本末相表里”观点产生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4)明末清初“工商皆本”观点有什么进步性?
3 . 王权之辩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
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
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
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
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
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1610年-1695年)《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
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
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
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在封建
主义表层下形成着的一切革命因素都倾向王
权,正像王权倾向它们一样。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
的产生》

(1)以上两段材料对王权统治的认识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对王权不同认识原因的分析,谈谈你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认识。
4 . 思想文化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影响这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黄宗羲也说:要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整理自《维基百科》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一一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革命导师……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顶峰”,可以不受实践检验;并不认为他们做出的结论不管实际情况如何都不能改变;更不要说那些根据个别情况做出的个别论断。……他们从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
——摘自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问题: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一“时代”的文化现象是什么?概括这一时代最突出的历史特
征。
(2)材料二中顾炎武、黄宗羲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
(3)材料三中陈独秀的思想主张的源头是什么?在当时陈独秀倡导这一运动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4)材料四中“根据个别情况做出的个别论断”特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哪些实惠?
2016-12-07更新 | 6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