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末清初思想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黄宗羲的学问和品行堪为楷模,后人敬仰其学行,屡有纪念之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吾邑号称文献之邦,代有名贤,社祭相望,独至黄宗羲先生,尚无专祠,无以崇礼先哲、讽励人民也。先生言“天下为主,君为客”,近人目之为东方卢梭。其为学也,上承阳明,知行合一;于经史历数之学,无不贯通。观乎方志之传记,著述之留遗,盖可想见其为人焉。查黄公学行风节,卓绝千古,晚清之季,从祀文庙。姚邑为公故里,理应设立专祠。

——摘编自《余姚知事请建先贤祠宇》(1917年)

材料二县长林泽,为崇敬先贤起见,特发起组织黄社。黄宗羲先生道德文史,彪炳千秋,明社既倾,力谋匡复,其悲愤忠义之气,充塞宇内。当此学术衰歇、民气消沉之际,极宜集社崇奉,以资表扬,而昭激励。

——摘编自《余姚县长发起组织黄社》(1936年)


(1)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学行表现,指出当地人了解其学行的途径。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方官倡导纪念黄宗羲的动机及其时代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夫之(1619-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人称他为船山先生。他自幼聪明过人,14岁就考中秀才,后读书于岳麓书院。明亡后,王夫之曾起兵抵御清军南下,失败后隐居山野,始终没有投降清朝,专事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长达40多年。王夫之的思想受张载的影响较大,同时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哲学的朴素唯物论,并与当时的实学思想家们遥相呼应,互相补充,形成系统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他的哲学思想是我国古典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峰,提出了许多充满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教育观点,对明清以后许多教育家都有巨大影响。王夫之著述总计400多卷,800多万字。现存《船山遗书》有72种,258卷,遍及经、史、子、集各部,也是古代最高产的学者。谭嗣同曾在《论六艺绝句》评价王夫之:万物招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


(1)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概括王夫之被后世推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王夫之取得重大成就的时代背景。
2022-06-05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人文关怀、社会治理以及国家治理的理念和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材料二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顾炎武《日知录》卷九《守令》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而天下治矣”

——顾炎武《郡县论一》

材料三   “八二宪法”正式确认了基层民主的重要组织形式,规定了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居民选举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八二宪法”的上述规定,确认了基层民主选举和民主管理的宪法原则,表明了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宪法地位得以确认。

——师泽生杨博《“八二宪法”与中国政治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治国理念,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简述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在国家治理方面的主张,并结合所学进行简要评价。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阐述。选择阐述①:指出1982年宪法的历史地位,并分析“基层民主制度的宪法地位得以确认”的影响。选择阐述②:简述民主与法制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2022-05-11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考及选考科目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德治与法治是我国传统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韩非子的思想呈现出以法律为核心,术和势为两翼的架构。而该思想架构是以君、臣、民为作用链条的。在此作用链条中,君主集法、术、势于一身,而臣和民不过是此宝塔式结构中的下面两个层级;该作用链条的作用顺序是人君驾驭群臣,群臣则要担负起治民的责任。

——摘编自《韩非的法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二   顾炎武认为“为民而立之君,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他说要通过“以礼治心”的方式培育官员的廉耻之心。而对极端自私的人,则只能依靠“法”来治理,顾炎武认为“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毋贪,不可得也”。在反思明亡原因之后,他提议要“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摘编自王义等《顾炎武社会治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材料三   唐太宗对各少数民族采取了“胡越一家”“乃同枝叶”与“爱之如一”的基本态度,确立了超越华夷之辨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民族观。中国共产党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与实行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基本内容的民族政策。唐太宗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德主刑辅的治国仁政上,他创造了历史上少有的政治清明与社会安定,“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发展。

——摘编自刘歆立《唐太宗治国理政思想剖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韩非子以法治国思想的特点,并分析韩非子的治国思想在秦汉时期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顾炎武的社会治理思想,并指出影响其思想形成的政治与思想因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以唐与东突厥的关系为例,列举唐太宗实践“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民族观的做法。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并概述其主要内容。②以法律政策为例,指出唐太宗“德主刑辅的治国仁政”的表现。简述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发展”的思想。
2022-05-0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模拟历史演练卷 (浙江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顾炎武(16131682),江苏昆山人。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南下,因敬仰文天祥的门生王炎午的忠贞品格,他更名炎武。顾炎武认为宋明理学“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以“拨乱世,反诸正”为己任,提倡穷六经之旨、急当世之务的实学。顾炎武曾说过:“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明道”与“救世”在他看来是相互联系而不可分的两个步骤。他提出“博学于文”和“行己有耻”两大治学宗旨,把治学和培养道德情操联系起来,认为治学和培养道德情操都是为了经世济民,这在当时起到了转变一代学术风气的作用,但他把“当世之务”和“六经之旨”联系在一起,就使他的“经世致用”思想带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清代儒者以朴学自命以示别于文人,实炎武启之。最近数十年以经术而影响于政体,亦远绍炎武之精神也。”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治学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顾炎武治学思想的进步性。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材料   生活在明末清初的顾炎武(1613-1682年)科举失败后,“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决心探求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学问。他博览群书,收集资料,并通过调查考察,加以核实,以拯救时弊。明亡后,他在复杂的环境里奋斗,既是“学者”,又是“勇士”。他组织武装力量,抗击清兵,兵败后,在全国各地进行秘密活动。他考察“山川风俗疾苦利病”,特别是军事上起重要作用的地理位置,为反抗清朝统治作准备。顾炎武著述宏丰,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其《天下郡国利病书》专论地方利病,如水利、资源、户口、田赋、兵役、交通运输等,共120卷;其《日知录》囊括了作者全部学术、政治思想,辨析了“亡天下”与“亡国家”,共32卷。

——摘编自《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顾炎武学术思想形成的背景。
(2)梁启超1924年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评价道:“但讲到筚路蓝缕之功,不能不推顾亭林为第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顾炎武。
2022-04-2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公”“私”关系的讨论和晚明资本主义萌芽的论说,曾经使我们将那个时代称之为“启蒙时代”。……但黄宗羲们没有真正的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他们也没有设想出一个权力更替和权力制约的机制。急剧的改朝换代,决定了他们的“待访”必将成为一种“空守”。因此,对他们思想的启蒙色彩要做仔细的检讨,或者说他们的启蒙意义要到晚清才得以真正展现。

——摘编自干春松《儒学概论》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典型的民权宪法,第一次比较充分的体现了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国民权利的宪政理念,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立宪的新篇章。它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主权在民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否定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之久的封建主义的专制制度,从而树立了帝制非法和共和合法的观念,促进了民主主义潮流的大发展和人民思想的大解放。

——摘编自袁兵喜《权利与权力的规制——<中华民国临时的法>之宪政理念》


(1)根据材料一,写出黄宗羲的代表作。结合所学,从“‘公’‘私’关系”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视角,概述黄宗羲思想所具有的“启蒙色彩”及其对晚清思想家的“启蒙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国民权利”方面的主要体现,并指出该“约法”的历史地位。
2022-04-09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自古以来,我国众多有识之士往往怀揣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士大夫鉴前代士人之失,矫厉尚风节:“诸贤以直言谠论倡于朝,于是中外缙绅知以名节高,廉耻相尚,尽去五季之陋矣。”他们讲求“内圣外王”,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兴亡联系起来,强化了社会所需要的理性价值体系;他们在内心开掘个体生命的意义,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不懈地追求人格精神的自由。……他们与曾经活跃在六朝隋唐的士族知识分子在生活经历与出身背景方面有巨大的差异,其政治态度、伦理主张、文化品格与思想倾向亦与以往的士大夫领袖们有明显的不同。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明末清初,一些忧时救世、思想敏锐深沉的学者开始反思心学弊端,他们反对政治与学术上的专制,反对不切实际的空谈。这其中,顾炎武的言论最为激烈。他在《日知录》中说,宋明以来学者不学习六艺,不考证百王之典则,不了解当代之事务,整天倡导“明心见性”这样的空话,不为“修己治人”的实学,最终只能导致“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福州荡覆,宗社丘墟”的结果。他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便是以有俾实用为目的的著作,该书详细记述了各地疆域、形胜、水利、兵防、物产、赋税等情况。

——改编自许结《中国文化史(插图本)》

材料三   在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关头,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结论,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致,增强了全党团结,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了充分条件,有力促进了中国革命事业发展。1981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历史,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了评价,……统一了全党思想,对推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更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自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


(1)阅读材料一,以“名节相高,廉耻相尚”为视角,指出北宋时期逐渐形成的社会氛围。两宋士大夫“讲求‘内圣外王’,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兴亡联系起来”,请结合朱熹的相关学说加以扼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顾炎武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指出顾炎武在清代学术史上的地位,并简述19世纪40—60年代顾炎武这一思想在爱国士人中的发展和运用。
(3)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成就辉煌,并高度注重历史经验的总结。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概述20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为使全党认识达到一致并增强全党团结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在推动革命进程方面所起的作用。②回顾历史,写出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持者及通过的会议。以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党的思想建设为视角,扼要阐述该《决议》的重要历史贡献。
2022-03-2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七彩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3月阶段性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认为,夏朝以来,国家进入了“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尤其是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这六位君子恪守礼制,并依此彰明道义,成就信用,明察过失,倡导仁爱,讲究谦让,使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逸,实践了小康社会的发展方向。与大同社会比,小康社会包含以下特征:“天下为家”的专制制度、“大人世及以为礼”的阶级礼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家庭赡养制度、“礼义以为纪”的社会制度。小康社会中,人们的生活不再那么安定宁和,但仍不失为一个美好的社会。人们可以用礼法来维持社会秩序,去除祸乱,保障君臣有序、父子有情、兄弟和睦、夫妇好和,构建了一个差别有等、上下有序的社会。

——摘编自满新英《“大同思想”与“小康社会”》

材料二   王夫之不拘泥于任何门户之见,他曾将老子哲学中“极则反”的循环论改造成“天地之化日新”的发展观,将佛教的“能”“所”范畴改造成一种唯物主义认识论范畴。在政治上,他既反对法家的严刑苛法,又看到儒家单纯强调人治和德治的弊端,因而提出“任人”与“任法”二者不可偏废的观点。除此之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中,王夫之也表现出极为开放的态度:“夫唯通市以无所隐,而视敌国之民犹吾民也;敌国之财皆吾财也。既得其欢心,抑济吾之匮乏……本固邦仁,洞然以虚实示人,而奸究之径亦塞,利于国,惠于民,择术之智,仁亦存焉。善谋国者,何惮而不为也。”

——摘编自周秋光、黄召凤《王夫之思想与习近平传统文化观》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王夫之的思想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提出“小康”概念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夫之的思想。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德斯鸠出身贵族,因为经济富裕和时间充足,经常去各国游历,因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1731年,他回国后开始整理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写作,在1748年出版了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他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哲学等多方面研究法的精神,强调法律应当与政体相适应,在专制政体下,人们是没有自由的。在他看来,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因此还提出了权力分立的理论。他认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要想相互制约,需要有一些制度上的安排。首先,司法权不应该设为永久的。其次,立法机关可以在国家危难时授权行政机关逮捕有犯罪嫌疑的公民。最后,行政可以通过反对权来参与立法。他对三权分立的表述比洛克提出的更完善,把它推到了更高的层次。因此,书中的思想理论不仅指导了十八世纪欧美的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为各国资产阶级建立各种法律制度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摘编自宋海凤《浅析<论法的精神>的主要内容及其启示》

材料二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变革意义的一个关键时期。黄宗羲在抗清斗争失败之后,开始进行深刻的反思,由武装斗争转变为哲学思想上的批判,这一转变使得黄宗羲对整个封建专制制度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并最终著成了《明夷待访录》。书中的内容虽少,但是却涉及政治体制、文化教育、经济发展、军事建设、法律制度等诸多方面。他批判一切封建专制君主,民主贯穿全书,描绘了一幅批判封建旧制度,构建民主新制度的宏伟蓝图。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民主启蒙思想意义的著作,书中阐释的民主思想对我国近代的维新改良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具有深远影响。

——摘编自高帅奇《从<明夷待访录>看明清民主思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与黄宗羲作为伟大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论法的精神》与《明夷待访录》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著作撰写的因素。
2022-03-15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省八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