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28次组卷 | 64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B.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2020-01-01更新 | 1229次组卷 | 80卷引用:山东省夏津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了什么思想
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
2020-01-01更新 | 342次组卷 | 72卷引用:山东省夏津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019-11-10更新 | 609次组卷 | 49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这种情况说明
A.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
B.有识之士反思君主专制制度
C.儒家经典的权威受到了质疑
D.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
2019-03-02更新 | 268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A.否定了君主制度B.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C.强调对民意的尊重D.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2019-01-30更新 | 126次组卷 | 43卷引用: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的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
A.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C.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2019-01-30更新 | 160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3-2014学年山东省平原一中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8 . 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无需借助文本的传播,主要是口耳相传,也不受官员士大夫和道德的规范,按照实际生活表现民众的真情实感,编成各种民歌、民谣等,在通衢闹市演唱、传播,以致从官员到民众对皇帝非议成风”。这实际上是
A.人们对当时封建秩序的大力抵制
B.民众追求民主政治的体现
C.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解体的反映
D.市民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2018-05-28更新 | 556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5-16世纪始,人类社会开始从国别的、地域的历史进入“世界历史”。在西方和东方文明内部都先后生长出现代经济和思想文化等“世界历史”的因素,并按照体现着这一总趋向的各自特殊发展道路而走向对于人类普遍价值的认同。在中国,从明代嘉庆初至清道光二十年,即16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正是一个使古老文明汇入世界历史的特殊发展时期,它既体现着社会发展和人类心灵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又因中国古代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既往的特殊性而使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社会发展和思想启蒙的道路具有格外“坎坷”的中国特色,

——萧萐父、许苏民《明清启蒙学术流变》

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论述须史论结合。)

10 . 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秦汉和唐朝是两个高潮,主要是围绕王朝行政体制的优劣主题进行争论。明末清初,这一争论又出现一次高潮,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对有关“封建“问题的讨论,寓以了新的意涵。“新的意涵”之核心是
A.提倡经世致用
B.反对君主专制
C.挑战宋明理学
D.弘扬唯物思想
2018-04-16更新 | 381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