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材料一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指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随之减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材料一中,孔子主要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孔子这一思想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二这一思想对儒学产生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宋朝儒家代表人物是如何“奋起反击“并推动儒学发展到新阶段的。分析所带来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分析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

2 . 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上述现象的出现
A.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B.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
C.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D.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
2017-12-26更新 | 186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岳麓版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模块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3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提到:“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从思想角度看,材料中“革新与发展”不包括
A.“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
B.“其欲即天之理,其理即人之欲”
C.“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
D.“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4 . 17世纪欧洲启蒙思想迅速发展,同时期顾炎武的主张也体现了启蒙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顾炎武提出的“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是西方分权学说的渊源
B.顾炎武有专门的哲学著作,形成系统哲学理论体系
C.中国自然科学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体现理性诉求
D.他要求限制君主的权力,其思想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独尊儒术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

材料三   理学,亦称为新儒学,又称为“道学”或“宋学”。所以称为理学,是因为两宋诸子所创建的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称为新儒学,是因为理学虽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已在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以改造,具有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四   明清时期„„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挑战,陆续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家,成为反理学的先驱。„„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性理,向封建制度和宋明理学发起猛烈的攻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

——《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1)依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中的核心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是新儒学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夸。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四   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主张在燕南、燕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开矿产,在东南沿海通市舶,发展海外贸易。王夫之说:“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三、四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7 . 自程朱理学以来,儒家形成了以个人人性修养为主的思想路线。明末东林党精神领袖顾宪成说:“官辇毂(在朝廷做官),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东林党人强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据此可以推知,东林党人的志向
A.继承发展程朱理学注重个人人性修养的文化传统
B.开辟了明末清初社会批判和经世致用的思想之路
C.反映了明末官场腐败导致民不聊生和士人隐居
D.取决于精神领袖顾宪成等人的日常讲座和熏陶
8 . 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标。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百姓日用即道”。这表明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
A.反对盲目相信孔子
B.强调人的个性自由
C.肯定人的正当私欲
D.倡导经世致用学问
2017-09-16更新 | 253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汉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原因,除了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
A.“民贵君轻”思想的影响B.启蒙思想的传入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10 . 顾炎武批判王阳明说:“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这表明顾炎武
A.意在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
C.主张否定君主专制制度D.推动了明清学术的巨大进步
2017-07-04更新 | 401次组卷 | 27卷引用:富平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历史期末训练试题(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