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黄宗羲、唐甄等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之际进步思想
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本质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2019-06-12更新 | 316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7届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三上学前考试历史试卷
2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①”仁”与”礼”;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可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形成了.材料四   他自称为异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请说明①和②分别是谁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请概括董伸舒的思想主张。
(3)董仲舒的思想吸收了哪些学派的思想?
(4)程朱理学吸收了哪些思想?
(5)根据材料四,请说出“他”是谁?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什么时期的要求?
3 .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宁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做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4)在中国历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响着时人及后世?
4 . 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写道:“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其主要原因是王阳明
A.否定孔孟权威
B.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C.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D.强调知行合一
2019-01-20更新 | 91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封建君主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19-01-19更新 | 105次组卷 | 25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马克垚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     
①黄宗羲“工商皆本”                                            ②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③陆九渊“心即理也”                                           ④王夫之“循天下之公”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8-12-22更新 | 169次组卷 | 20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第一汽车厂学校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卷
7 . 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

——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

材料二: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的理解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概括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2018-06-07更新 | 1342次组卷 | 16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明清之际,有人指出“以西法为有验于今,可也,如谓不易之法,务事求进,不可也”,并反对“喜立异而缺稽古之功”。这反映出当时
A.兼采中西已成为学界共识
B.对西学东渐的现象有所反思
C.西学作为夷狄思想被排斥
D.西学中源仍旧束缚民众观念
9 . 有思想家揭露道学家是伪君子,是“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穿窬指偷摸盗窃的行为)”。该思想家提出的理想社会是
A.“因其政不易其俗,顺其性不拂其能。”
B.“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虚涵气,气充虚,无有所谓‘无’者。”
10 .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奢则不孙(孙:同逊,恭顺),俭则固(固:简陋、鄙陋)。与其不孙也,宁固。”……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世间名士,但务宽仁。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1)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的基本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明清家训在其内容和教化方式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贞节观念的强化、社会风俗教化内容增多、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强化宗子教育、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宗规族训和家法惩戒的加强等方面。

——《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家训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津村先生肯则诲汝(指长女梁思顺)中央银行制度大善大善,惟吾必欲汝稍学宪法行政法,知其大意(宪法所讲比较尤妙),经济学亦必须毕业,而备课皆须于三月前完了。

——《梁启超家书——l912年12月致思顺书》


(3)与材料二教育思想相比,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