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1 .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B.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2020-01-01更新 | 1229次组卷 | 80卷引用:2018年高考题及模拟题汇编 专题11古代中国思想科文(教师版)
2 .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汉唐民本思想的悄然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2022-09-06更新 | 258次组卷 | 2卷引用:易错点0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3 . 黄宗羲反对“国君视民如囊中之私物”,顾炎武主张“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王夫之倡导“惩墨吏,纾富民”。他们把思想从超越追求提升到现实关怀,但无法开创出一条时代新路。其主要原因在于(     
A.君主专制高度强化B.科举选官制影响
C.程朱理学趋于僵化D.新经济因素薄弱
4 . 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顾、王的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回应。……既非启蒙,也非对理学的续述,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价值观念的回归。”据此可知
A.理学不利约束道德人心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理学失去传统主流地位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2022-03-15更新 | 243次组卷 | 3卷引用:5月21日——中国古代史易错矫正练-2022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5 . 明代地方官并非严格按照客观性的法律条文对案件做出审判,而是以是否违反“礼”,作为是否应该受到惩罚的依据,同时用“情”“理”“义”等话语对当事人进行劝诱和教导。明代地方官此举
A.发挥了儒学的教化作用B.反映出君主专制统治的弱化
C.导致社会秩序日益混乱D.表明理学开始成为统治思想
2022-06-26更新 | 384次组卷 | 5卷引用:6月4日——热点5:法律法治专题-2022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6 .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这里“黯然失色”的主要原因是
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B.新的经济因素发展不充分
C.明清之际社会动荡不安D.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7 . 下面是某位同学所画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示意图。其中,符合阶段④历史特征叙述的是
A.新儒学具有民主启蒙的意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继承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根本上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
C.以王夫之为代表的经世致用思想,开向西方学习先河
D.批判理学和抨击君主专制的新儒学未能成为社会主流
2020-01-10更新 | 630次组卷 | 25卷引用: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选择性必修三)
8 . 明末清初,顾炎武等人以考据来明辨儒家经典之本义,“通经”以“致用”。乾嘉时期的考据家们则穷其毕生精力,“猥以校订之役,穿穴故纸堆中”。这说明
A.经世致用精神逐渐消亡B.政治环境变迁影响学术研究
C.传统儒学遭遇严重危机D.科举制度决定社会价值取向
2022-01-12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9 . 明末清初思想家陈确断言,“饮食男女皆义理所从出,功名高贵即道德之所归…确曾谓人心本无天理,天理正从人欲中见”。王夫之认为,“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据此可知,明清之际的思想价值趋向是
A.存理灭欲B.理欲并存C.格物致知D.以民为本
10 . 黄宗羲认为,“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天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作主,而不应由君主一人垄断,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黄宗羲的这些主张(     
A.具有明显的反对君主专制的特征B.是对先秦传统儒学的复兴
C.打破了程朱理学的正统思想地位D.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2022-07-07更新 | 152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亮点练】-【过高考】2023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单元复习课件与检测(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