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的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
A.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C.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2019-01-30更新 | 160次组卷 | 47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度
B.陈腐的封建伦理纲常
C.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度
2019-01-19更新 | 101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3-2014学年安徽省黄山市田家炳实中高二10月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3 .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
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够充分
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D.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
2019-01-11更新 | 117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凯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马克垚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     
①黄宗羲“工商皆本”                                            ②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③陆九渊“心即理也”                                           ④王夫之“循天下之公”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8-12-22更新 | 169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郎溪县郎溪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君臣之间的关系不同于父子。父子是血缘关系,君臣是共事关系,前者是天生的尊卑关系,后者却不然,因此不能“视天子之位过高”。这就不但与宋明理学把君臣父子的尊卑秩序视为一体大不相同,而且也与原始儒学以血缘氏族为国家根本从而由“父子”到“君臣”也颇相背离,黄宗羲痛斥“三代”之后的“人君”把“天下”当作自己的家业,所定的典章制度实际上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所以主张彻底变革,以建立真正的法,黄宗羲说“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这是一个极大的思想突破……黄宗羲所要建树的“法”的内容是什么?其中重要的两项是“置相”和“学校”,前者“置相”是设立宰相,实际已接近于近代责任制的内阁总理……后者“学校”则接近于近代议会,并非仅教育机关。

——摘编自李泽厚《经世致用观念随笔》

材料二   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尽管处于萌芽状态,它却始终呼唤着与之配套的上层建筑,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出现反映它的存在,适应它的需要的意识形态……明末清初,激烈的阶级斗争给予具有启蒙性质的哲学思想以强大的推动力,在明末农民战争总爆发的前夕,新兴市民的反封建斗争,曾经一度蓬勃兴起,最为激烈的是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大起义,在历史上空前地冲击了整个封建制度,同时在空前严重的社会危机面前,地主阶级也发生了政治分化,部分在野开明地主及知识分子不满朝政的腐败,要求改革现状,作为东林党人的后代,黄宗羲从小受到反封建的熏陶,在东林党人遭到残酷镇压后,黄宗羲反封建激情一度被推向顶峰。清兵入关和清初政权的残酷暴行,更加深了他的这种认识。

——摘编自程志华《黄宗羲民主思想成因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步性进行简要的评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进步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汉代儒学,有明显的不同:就学术内涵而言,汉儒把阴阳五行之学,纳入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就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则遇而求其次,转变为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包括承认皇帝凌驾于天下臣民之上的专制地位。

——摘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明清之交,国破家亡。顾炎武、黄宗羲痛心之余,对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检讨。其破陈立新的精神对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这种精神,堪称中国近古以来的一段启蒙精神。如果没有清廷严酷的威权压制,斩断了这样的反思检讨与创新尝试,中国文化后来的演变,或未必再有三百年的僵化。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材料三   康有为从公羊学的立场重新诠释儒家经典,建立一个内容广博的儒学思想体系,以便为变法维新寻找理论支持。在光绪二十七年到光绪二十八年间(1901-1902),康有为完成了五部重要儒家经典(《礼运注》《孟子微》《中庸注》《大学注》和《论语注》)的注释,这些注解的特点是结合三世进化说和西方的宪政民主来诠释儒家的社会政治思想,进而评判历史上从汉代到宋明的儒家学派。他在这些注解中认为儒学非但不与近代宪政民主制度相矛盾,反而可以成为后者的重要思想资源。

——摘编自赵法生《国教之争与康有为复兴儒学运动的失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新儒学对先秦儒学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儒家新思想的特点,并简述你对明清之际儒家新思想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注解儒家经典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泰利士到柏拉图这段历史,是光辉灿烂的达到了登峰造极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在它每一代里,我们可以找到至少一种新哲学,一种独见性和深刻性令人赞叹不已的新宇宙论,‘这些古人的奥秘何在?’我认为,奥秘在于一种传统——批判讨论的传统。”

——孙长青《中西方诡辩思想探析》

材料二洛克认为人们按契约成立国家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因此国家政权不应干涉臣民的财产。在政权形式上,他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应该分属于议会和君主。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也,非为一姓也。”“君臣”应该是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治天下好比拉木头,前边的人和后边的人,你呼我应,都要一块出力。他还指出:“今之言心学者,则无事乎读书穷理;言理学者,共所穷之理不过字义之从违。……天崩地解,落然无与吾事。”

——韩星《中国思想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批判讨论的传统”为主题,从西方思想或科技成果方面试举一例来说明其价值。(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与洛克思想的异同点及其影响。
(3)材料三中黄宗羲主要批评了哪些思想和现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8 .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而,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
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
B.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
C.儒学思想适应了所有时代的社会需要
D.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
2018-11-11更新 | 477次组卷 | 4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19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应届)
9 . 《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此作意在
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
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

10 . 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学说几经变迁,试简要概述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演变过程。

2018-10-3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凯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