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学教育一派在明清两朝,即使出现官方扶持的情况,也不能占据主要位置。占统治地位的仍是理学与心学。不过,实学由于其主流反对理学、心学的空疏虚浮,倡导功利主义思想,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民主进步思想的形成,因而无疑体现了儒学的一个方向,客观上也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由于历史时代的局限,实学教育家的思想不过是有感于理学、心学于经济于政事无补、光培养虚妄空疏的人才的情况,而期冀以恢复先儒传统,重新振作儒学经世致用一端罢了。

——摘编自林李楠《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实学教育思潮的变革》

材料二   在这个文化转型的漫长过程中,1516世纪构成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分水岭,在此期间所发生的一系列文化变革活动象征着一个新生命的萌动。但是旧的文化尚未死去,新的文化也未壮大,双方仍然相互撕咬着纠缠在一起。到了17世纪,宽容精神、国家主义和科学理性的勃兴已经基本上决定了这场旷日持久战斗的胜负,但是西方近代文化的最终凯旋曲一直要到18世纪才被启蒙运动奏响。

——摘编自赵林《西方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实学思想的特点及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5~17世纪中国实学思想和西方思想的不同之处及原因。
2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李二曲指出, “真知乃有实行,实行乃为真知”,主张用“酌古准今,明体适用”的实学取代“凭空蹈虚,高谈性命”的俗学,把那些“明体而不适用”的人皆视为“腐儒”。这一主张蕴含(       
A.经世致用的思想B.薄古厚今的倾向C.天人合一的精神D.社会变革的意识
3 . 黄宗羲和王夫之在明末都加入复社,清初又都参与抗清斗争,失败后选择归隐著述;顾炎武秉承“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宗旨,深入华北考察金石地理、遍览风土民情、广寻地方志略,著成《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些思想家的经历
A.是对传统儒学的彻底反叛B.体现格物致知的修身功夫
C.折射封建统治危机的加剧D.是士大夫阶层的共同写照
2022-05-21更新 | 263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5明清帝国-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追踪分析与预测(全国通用)
4 . 明清之际,意在救理学“支离”之弊的阳明学,已“置四海之困穷不言”。学人们希望通过名物器数、典章制度以扭转学风,维护社会秩序。明清之际学风产嬗变的主线是
A.批判理学支离弊端B.倡导社会制度变革
C.复兴先秦礼乐制度D.弘扬理学求实精神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著名学者郑师渠主编的《中国文化通史(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版)对中国历史阶段的分期及各时期的文化特征进行了汇总。

时期特征
先秦中国文化的孕育和奠基时期:由迷信天命到敬德保民、注重礼乐、政治制度不断发展思想领域百家争鸣、民族认同等
秦汉
魏晋隋唐中国文化的辉煌时期:儒释道三家并立、民族文化逐渐融合、南北文化地域特征明显等
宋元
明清前期中国文化盛极而衰的迟暮时期:专制的强化致使思想僵化、西洋科技逐渐传入、文化集大成与僵滞并存等
近代

——据郑师渠等《中国文化通史》


阅读上表,领会作者的编写思路与意图。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空白时期进行补写,并说明理由。(要求:补写内容简明扼要,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6 .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B.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2020-01-01更新 | 1229次组卷 | 80卷引用:2018年高考题及模拟题汇编 专题11古代中国思想科文(教师版)
7 .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汉唐民本思想的悄然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2022-09-06更新 | 258次组卷 | 2卷引用:易错点0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8 . 黄宗羲反对“国君视民如囊中之私物”,顾炎武主张“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王夫之倡导“惩墨吏,纾富民”。他们把思想从超越追求提升到现实关怀,但无法开创出一条时代新路。其主要原因在于(     
A.君主专制高度强化B.科举选官制影响
C.程朱理学趋于僵化D.新经济因素薄弱
9 . 明清之际的儒学家们,对泛滥已久的王学末流抨击甚为猛烈,在思想界形成了一股强大潮流,如顾炎武不仅在理论上把王阳明视同禅学并大加挞伐,甚至把明朝的覆亡看作是王学泛滥的恶果。这反映了
A.阳明心学导致了明朝的灭亡B.宋明理学内部开始出现分歧
C.提倡经世致用成为时代主流D.社会变革促进儒学焕发生机
2021-04-19更新 | 540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重难点04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落日余晖
10 . 受宋代理学影响,明代官方意识形态中“男尊女卑”观念被不断强化。然而,与这一社会背景迥异的是,明代社会士人层面却出现一股“尊女”的思想清流。这反映了
A.思想解放促进了妇女解放运动
B.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严峻挑战
C.借时代语境重构性别秩序的努力
D.专制的强化遏制了新思潮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