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延续了孔子“礼”的思想,强调的是对等级社会秩序的尊崇,逐渐成为了封建统治者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

材料二   儒家思想的现实精神与乌托邦性格,使之与君主专制既结合又存在着深刻的紧张、摩擦与冲突,从而造成了对专制君主的某些内在的制约调节机制。

结合汉代至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与君主专制的关系,探讨以上两种观点。(要求:任选以上一种观点加以论证,观点明确,史实准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人形成了一个顽固的看法:儒家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帮凶,是封建社会或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两千多年来,历代封建王朝利用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专制统治,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其实,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存在着一种批判精神,可以说就是反专制主义的传统。他们以对民的态度来区分圣君和暴君,反对君主个人独裁暴政,主张以道对君权于以一定的限制,认为治理国家,应以道为本,道比权位更为重要。

——摘编 自韩星《儒学是专制主义的帮凶吗?》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表列举了17、18世纪部分中外思想家及其代表作品,表格反映了丰富的信息,请从中选择相关信息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解读上表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简要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0-04-13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 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一分为二”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分为二”法能够培养历史思维、提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一分为二”作为历史哲学和史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历史评价中。认识历史的多维度和多面性,这一初衷是好的,但运用这一方法应以不掩盖和抹煞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历史进程的主流和趋势为底线。对“一分为二”的理解不应简单化、教条化,不应偏离、违背历史潮流。

——摘编自曹小文《正确运用“一分为二”的原则与方法》


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具体知识,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可选择一部分或整体)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准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6-11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个文化体系的内部,须有若干基本观念的价值存在,也须有一群知识分子担任承前启后的工作。二者在发展过程中,自有其盛衰,于是也就影响了该文化的活力及生机。文化体系发展到极盛时,体系之内必有最得势的知识分子及最发达的观念;在别无对手挑战时,盛极势必走向僵化,僵化导致衰败,这是一系列辩证式的发展模式。此时,外力的干预,即可诱发文化体系的崩解。

——摘编自许倬云《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


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的任一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有关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现象
公元前6~公元前4世纪公民、海外贸易、美德、选举、津贴、仁义、土地私有、中央集权、私学
公元10~12世纪夜市、瓦肆勾栏、市民、南戏、科举制、参知政事
公元14~18世纪章回小说、工商皆本、房佣关系、白银、内阁、经世致用

围绕材料.结合古代史的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可以任选一个特定时段历史现象拟定具体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表为古代儒家思想著名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表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韩愈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朱熹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促进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黄宗羲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结合上表信息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社会变迁与儒家思想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至少须有两个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刘念慈《试析中国早期启蒙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

上表为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对比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18-03-28更新 | 30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5-16世纪始,人类社会开始从国别的、地域的历史进入“世界历史”。在西方和东方文明内部都先后生长出现代经济和思想文化等“世界历史”的因素,并按照体现着这一总趋向的各自特殊发展道路而走向对于人类普遍价值的认同。在中国,从明代嘉庆初至清道光二十年,即16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正是一个使古老文明汇入世界历史的特殊发展时期,它既体现着社会发展和人类心灵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又因中国古代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既往的特殊性而使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社会发展和思想启蒙的道路具有格外“坎坷”的中国特色,

——萧萐父、许苏民《明清启蒙学术流变》

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论述须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