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明末清初部分思想家简介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对表中的一位思想家进行述评。(要求:结合史实,有述有评,简明扼要。)
2021-06-1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平汝漯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古代、近代历史上,与王朝兴替伴生是孔子思想的“死”与“活”,是孔子的“死去”与“活来”。比如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彭富春教授在《死去的孔子与活着的孔子》一文中就指出:“通过对于孔子思想边界的区分,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孔子活着的思想,在一个无序的世界里建立秩序,在一个无爱的时代里宣扬仁爱;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他死去的思想,礼制束缚了个体的生长,仁爱限制了情感的丰富。”“一个死去的孔子只会讲《论语》中的话,一个活着的孔子则会说出我们时代的智慧箴言。”"

材料二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如图)

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读上述示意图,概括提取其中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提示:概括提取其中任何一项历史信息均可,说明时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6-11-27更新 | 352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6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上周日考试文综历史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上世纪80年代,我们对儒学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但基本上还是持一种批判、否定的态度。1988年,在儒学国际会议上,余英时先生说,儒学现在是一个游魂,东游西荡,没有一个附着的制度和实体。林毓生教授认为,儒学是一个封闭、一元的思想体系,现在已经陷入了“民主“科学”的困境,很难摆脱出来。我们国内的学者也提出了对儒学的一个全面批判。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很多地方都竖起了孔子像,有人说这是对儒学的一种认可。还有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当前的“国学热”。

——摘编自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评述材料中关于儒学思想发展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传统的生命延续是一个推陈出新的动态过程。每当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文化传统都能发现新的意义,做出新的解释,添加新的成分……社会历史实际上是人类不断地传承和创造传统的过程,社会转型归根到底是传统的转型,即社会成员用新的时代精神整合扬弃原型社会中的旧传统,从而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并且能够满足现实人类实践活动需要的新传统。

——摘编自钱国旗《儒家文化传统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根据材料,就古代文化传统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转型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五四前后一般认为中国文化就是孔子思想,就是儒家的学说,就是纲常名教那一套,我看不能这么说。如上所述,可见中国文化一方面随着时代的演进而随时在变,各时代的差异是相当大的,决不能认为存在着一种儿千年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或代表的一成不变的文化。儒家思想始终并没有成为任何一个时期的唯一的统治思想。自五四以来以至近今讨论中国文化,大多数学者似乎都犯了简单化的毛病,把中国文化看成是一种豆古不变且广被于全国的以儒学为核心的文化,而忽视了中国文化既有时代差异,也有其地区差异,这对于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当然极为不利。

一一摘自谭其异《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7 . 了解研究伟大思想家是人类不断认识自己和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历史研究小组从图书馆查阅了一套《中外思想家传》,从中摘抄了涉及以下人物的部分内容:①孔子②苏格拉底③董仲舒④顾炎武⑤老子⑥朱熹⑦普罗泰格拉⑧王阳明⑨黄宗羲⑩柏拉图韩非子孟子


请从上述人物中至少选取三人构成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
2020-05-1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某同学搜集了以下材料,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墨氏主平等,大不利于专制;老氏主放任,亦不利于干涉,与霸者所持之术,固已异矣。惟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于帝王抑民,最为适合……孔学说忠孝,道中庸,与民言服从,与君言仁政,其道可久,其法易行。……”

——梁启超《中国思想史上的儒学统一时代》

建元五年(前136年)复置五经博士。公孙弘以治《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平津侯,而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五经立为官学,民间不禁讲习。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从儒家角度来看,汉代以来,作为中国本土主流思想的儒学发展出现了某种中断,宋明理学是先秦儒家学说的复兴,同时也是中国本土主流传统的复兴。宋明理学道统说的意义就在此。

        ——陈来《宋明理学:为往圣继绝学》

梨洲(黄宗羲)贵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主题,并进行说明。
要求:1.主题明确。2.运用材料说明的基础上,可自行添加不超过两个论据(也可不加)。3.表述准确,逻辑清晰。
2018-11-15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文化的发展演变,一般是两条腿走路,一是自身的演进,二是从外界吸收接受。文化发展,就好像一条河流,自源头一路往下滚流,沿途条条小水流前来汇合,然后成为滔滔滚滚的大江。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


归纳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0-08-2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十六世纪末以至十七世纪的中国思想家的观点,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中国社会条件的反映。他们是历史的觉醒者,他们在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学诸方面“别开生面”,还写出了将来社会全面图景的理想著作。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过程和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先进阶级的要求,既有适应历史发展的进步的因素,又有受传统思想所束缚的因素。

——摘编自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


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明清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19-07-12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