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明清时期的民间信仰中,各种神祇十分庞杂,其功能往往足以覆盖民间生老病死一切所求,其中以玉皇大帝,城隍、关帝、观音、碧霞元君、妈祖的影响最大,这表明民间信仰
A.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B.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色彩
C.受宗族观念的影响较大D.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天道”,泛指宇宙、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则,而“人道”则是关于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春秋战国时期,深入探讨“天道”与“人道”的关系,构筑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建立了自然哲学丰碑的人物是老子。至宋明时期,儒学表现出佛道化倾向,其一是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构建儒学的伦理道德形而上学,其二是借鉴佛道二家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其三是把佛,道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相应的道德主张。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等

材料二   在宗法社会貌似坚硬的外壳之下,潜流暗动,社会风尚的变迁,社会伦理的背离倾向,商人地位的提升,文人士大夫遂情达欲的生活旨趣,虽然不足以立刻改变总的道德秩序和社会面貌,但却持续不断腐蚀和动摇着传统社会的基石。中国社会正在冲破传统,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中华文明史》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老子关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及其如何处理“天道”与“人道”的关系,概括宋明时期儒学佛道化的表现并予以评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明清之际思想领域“持续不断腐蚀和动摇传统社会基石”的思想主张并进行阐释。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雍乾三朝除了宣扬武功的方略外,还编写字典、韵书、类书及经书的集解,动员了不少当世的学者,从而引导了学术界的方向,形成了一个学术群体:乾嘉学派。顾炎武、戴震、段玉裁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对传统文化原典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考订和诠释,在经史子集等方面,都有不少突破性的成果和总结性的成就。乾嘉学派的许多学者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注重具体分析的方法,讲求言必有据、无证不信的态度,为由传统学术研究向近代学术研究转化提供了沟通的桥梁。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二   沙龙兴起于15世纪的欧洲,在当时指的是装扮艺术品的房间。16世纪末传入法国,最初指的是卢佛尔宫的画廊,后逐渐演变为聊天、玩纸牌和谈论文学与艺术的场所。17世纪初,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沙龙开始出现,这就是德·朗布依埃夫人的蓝色沙龙。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沙龙的话题由文学艺术转变为政治性的话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罗兰夫人的沙龙,这个沙龙被誉为“吉伦特派的灵魂”。18世纪时,沙龙发展到顶峰,这一时期兴起了众多各式各样的沙龙。诸如乔芙林夫人的哲学沙龙、莱斯比纳丝小姐的百科全书派沙龙以及内克夫人的政治沙龙等。

——据李国强《启蒙时代:法国沙龙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嘉学派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沙龙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4 .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巨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

——摘自岳麓版教材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这种“进步思潮”在政治、经济、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五四前后一般认为中国文化就是孔子思想,就是儒家的学说,就是纲常名教那一套,我看不能这么说。如上所述,可见中国文化一方面随着时代的演进而随时在变,各时代的差异是相当大的,决不能认为存在着一种儿千年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或代表的一成不变的文化。儒家思想始终并没有成为任何一个时期的唯一的统治思想。自五四以来以至近今讨论中国文化,大多数学者似乎都犯了简单化的毛病,把中国文化看成是一种豆古不变且广被于全国的以儒学为核心的文化,而忽视了中国文化既有时代差异,也有其地区差异,这对于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当然极为不利。

一一摘自谭其异《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6 .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2016-11-18更新 | 1340次组卷 | 4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认为:“秦以后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朝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A.注重考查诗赋B.打破门第限制C.采用八股取士D.自由发挥见解
8 . 阅读材料:

材料一: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二:15-18世纪,是西方新的自我意识和人类自主观念兴起和发展的阶段。……当文艺复兴的个人精神进入神学领域时,马丁路德以《旧约》严谨的道德力量为武器,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启蒙思想家在科学、理性和经验事实的武装下投身到与教会教条和中世纪黑暗的斗争中去。孟德斯鸠试图找到孕育政治自由的原则。伏尔泰宣扬个人自由,讽刺法国君主和罗马天主教会。启蒙运动的遗产对欧洲和欧裔美洲社会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力。

——理查德塔纳斯[美]著《西方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西方思想对当时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9 . 【古代经济伦理】

经济伦理是伦理学与经济学的理论综合。中国古代经济伦理包含生产伦理、消费伦理、分配伦理和交换伦理等方面,侧重于经济和道德的整合,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独具特色。

材料一

思想家主张
管仲“力地而动于时,则国必富矣。”
“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老子“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耕种、播种)。”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孔子“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材料二   自秦之后,以先秦诸子中道家、儒家为主整合其他思想,构成这一时期思想发展特色之一。魏晋时期,佛教思想乘虚而入,成为经济伦理思想的另一资源,直至隋唐统一、儒家经济伦理思想复苏。宋明时期,一方面产生了程朱理学影响下的经济伦理,另一方面在民族纷争日益严重的挑战下催生了“儒家功利主义”的经济理论。明清之际,“泰州学派”王艮创立“百姓日用之学”,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命题,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本末论,顾炎武也从同样的人性观点出发,提出圣人“用天下之私成一人之公,而天下治”的思想。

——摘编自唐凯麟、陈科华《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时期经济伦理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宋到明清之际中国古代经济伦理的嬗变,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10 . 清初颜元等学者认为“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私而已矣”,主张“复封建”,将地方官员改为世官,并给予充分的政治权力,以期“外有强兵,中朝自然顾忌”。这反映当时
A.推崇分封制成为思想主流B.朝代更替导致地方割据严重
C.历史研究服务于政权需要D.出现反思君主专制的新动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