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黄宗羲的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新得天下也

——孟子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修用则伤时,伤时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兵,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根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有何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黄宗羲虽然对专制政治思想进行了极为大胆的反抗,但专制主义制度依然稳固如常,其思想于社会中荡起涟漪,却未翻起风浪。其根本原因是
A.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
B.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
C.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
D.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3 . 梁启超曾自述道:“梨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这部书是他的政治理想。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在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前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明夷待访录》和《民约论》有何相同之处
A.都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都主张实行法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C.都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D.都主张以民为本,实行君主立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