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黄宗羲的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民本思想起源于西周,周公从殷商的灭亡中发现了人民的力量,就提出统治者要保民,认为保民是上天择君依据的德行之一。这种爱民思想为后人传承,从先秦时期的“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到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等,并对这一思想作了不同形式的丰富和发展,但却始终跳不出王权专制统治的框框。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民权”,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中国社会各界普遍使用的热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政治家的孙中山顺势而为,将民权概念和政治上的“主义”明确结合,提出民权主义,赋予“民权”概念新的内涵和意义,并以此为核心提出其独特的宪政构想。

1949年6月底,毛泽东发表著名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明确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区别只是谁领导谁的问题,即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掌握领导权。他说:“除了谁领导谁这一问题以外,当作一般的政治纲领来说,这里所说的民权主义,是和我们所说的人民民主主义或新民主主义相符合的。”

——摘编自王开玺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民本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孙中山提出民权主义的历史背景,指出它和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专政的异同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2020-02-06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

“欲”与生俱来,源于内心的渴望,关系到人性完善以及人类生活的和谐。儒学大家们都将“欲”作为自己研究的重要问题。

材料一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   故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敦朴,不得无欲;无欲有欲,各得以足,而君道得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

材料三   欲是情发出来底。心如水,性犹水之静,情则水之流,欲则水之波澜,但波澜有好底,有不好底。欲之好底,如我欲仁之类;不好底,则一向奔驰出去,若波涛翻滚。大段不好底欲,则灭却天理。如水之壅决,无所不害。

——《朱子语类》卷5

材料四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认为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两段材料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明朱熹区分“欲”之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指出朱熹思想的特点。
(4)概括材料四中黄宗羲的人欲观。他超越前人的见解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其不可能实现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