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黄宗羲的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列观点分别出自中国古代四位著名的思想家。四个选项中的言论(按序号排列)与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②“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③“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④“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A.韩非子.黄宗羲.董仲舒.孟子B.董仲舒.荀子. 黄宗羲.朱熹
C.董仲舒.韩非子.黄宗羲. 孟子D.孟子.董仲舒.荀子.黄宗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的比喻,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由此可见
A.儒家思想与君主专制制度冲突B.黄宗羲使儒家思想实现近代转型
C.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长期传承D.儒释道已经完全实现“三教合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清之际,黄宗羲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认为上古尧舜才是最理想的统治者的化身,只有“回归”上古三代才能弥补封建专制制度的缺陷。这表明黄宗羲
A.引领着同时代的思想潮流B.提不出新的社会制度设想
C.认识到了封建制度的本质D.奠定制度变革的理论基础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新得天下也

——孟子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修用则伤时,伤时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兵,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根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有何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黄宗羲虽然对专制政治思想进行了极为大胆的反抗,但专制主义制度依然稳固如常,其思想于社会中荡起涟漪,却未翻起风浪。其根本原因是
A.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
B.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
C.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
D.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