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对于美国《独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国的反响,有学者评论说:宣言中的学说来自哪里并不重要,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法国读者一定能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据此可知
A.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思想学说
B.天赋人权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
C.《独立宣言》与洛克和卢梭的思想无关
D.法国社会中的等级观念已不复存在
2022-05-31更新 | 385次组卷 | 1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年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伏尔泰声称《牛顿哲学原理》不是为聪明人设计的,而是为他自己也荣幸属于那个无知平民阶层设计的。他通过说政事的形式来阐发牛顿思想,描绘牛顿所遵循的科学原则。“苹果从天上掉下来”的典故就出自伏尔泰手笔。上述材料反映了
A.牛顿为普及物理知识而精心编写通俗读物
B.伏尔泰深入浅出地解说牛顿的物理学思想
C.近代科学精神已经渗透到人们文化生活中
D.科学精神的推广有利于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2020-10-29更新 | 1183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7世纪时,早期启蒙思想家已在探寻人类心灵领域的“精准模型”。洛克认为,人类心灵中的观念如同一个一个的“原子”(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所提出的概念),不可拆分却能够相互组合。由此可知,早期启蒙思想家
A.试图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精神世界
B.认为借助理性可以完整地认识社会
C.具有崇尚自然本真的浪漫主义情怀
D.以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学者为榜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破壳而出,独立地发展起来,并从此确立了它们的统治地位。它们把自己活动的领域和研究的对象集中在人文方面,而把鬼神生死之类的宗教问题置之度外。它们重视现世人生的意义,高度评价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称颂人性的完美和崇高,推重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老子、庄子把所谓“天道”“地道”“人道”中的“道”抽象出来,实际上是被实体化了的普遍规律。荀子主张以“道”为“衡”,也就是主张以人们认识到的法则、规律为裁判、衡量一切的准绳。

——摘编自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中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

材料二   中国的理性主义在17世纪传入欧洲后,对启蒙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洛克的学生沙夫茨伯里伯爵就曾表示:“有一种强大的光在全世界散播开来,特别是在英国和荷兰这两个自由国度……文学与知识必将空前地大步前进”。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旗帜,这场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道德等提出广泛批判,力图通过传播知识来改善人类状况。欧美启蒙思想家大多持世界主义的观念。他们谈论的只是全人类,认为他们提倡的原则也适用子全人类。他们都怀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反对宗教上的蒙昧主义和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大多把英国视为理想政府的典范。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近代卷》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理性主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对中国古代理性主义的发展并说明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启示宗教”。伏尔泰这样认为主要是为了
A.促进思想解放B.为新教作舆论宣传
C.否定君主政体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2022-03-21更新 | 438次组卷 | 46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康德曾提出:“公众启蒙自己,确实很可能;只要允许他们自由,这还确实几乎是无可避免的;在为广大人群所设立的保护者们中间,也总会发现一些有独立思想的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贫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想想方式的真正改革,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由此可见,康德认为
A.先革命后推进思想启蒙B.思想启蒙需要缓慢式推进
C.先思想启蒙后获取自由D.思想改造不针对旧统治者
2022-05-07更新 | 344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1596-1650年)善于用数学推理来解释宇宙的状况,他认为学者对其探讨的问题应先持全面性的怀疑,然后从事物的本质本性去推断真理真相。其观点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否定神学世界观B.强调人性尊严
C.尊重知识的力量D.彰显理性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5世纪以前,西亚北非、欧洲的许多人主要通过瓷器、丝绸等商品认识中国,极少数到过中国的人,也多倾向于描述中国的富庶,这导致中国文化在异域人眼中具有强烈的神秘色彩。中国文化的神秘感在欧洲消散主要得益于(       
A.启蒙运动的高涨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三角贸易的兴起D.世界市场的形成
9 .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
A.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
B.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信仰得救”
C.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D.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
2021-10-20更新 | 639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法国启蒙运动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杰出思想家为代表。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宣扬自由和平等原则;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而卢梭在强调“天赋人权”的同时,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启蒙运动(     
A.发生的时间早于文艺复兴运动B.其精神内核是限制君权
C.勾勒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蓝图D.倡导建立近代民族国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