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启蒙运动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垂死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18世纪早期,对植物学感兴趣成为一时的风气,人们热衷于采集矿石、昆虫、化石等,并且加以分类编目。新大陆的发现及异邦物种的出现,也刺激了人们在这方面的兴趣。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澜,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想用启蒙手段达到救亡目的。然而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充满战乱苦难,国家利益与人民痛苦压倒了知识分子对自由、平等、民主的追求。为了群体的救亡,个人权利、自由与尊严都显得不切实际,启蒙工作因而受到了牵连。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18世纪欧洲社会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如何推动欧美的政治民主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启蒙工作“受到牵连”的原因,分析中国启蒙思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

2018-02-1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18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既彼此交锋,互相论战,又彼此渗,互相响应,出现了思想学术上的欣欣向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秦朝建立后,春战国时期的自由读书著书之风很快消失,“焚书坑儒”、刘项“不读书”、“罢百家,独尊儒术”等现相继出现。所以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是一种在历史夹缝中的自由。百家争鸣既不可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可能存在于战国后,只能是战国时期历史的绝唱。

——摘编自岳庆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与自由读书著书之风》

材料二   康德在他的《什么是启蒙》(1787年)中说:“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这时候,西欧和整个世界对民主和科学的认识提高了,理论变为行动、改革变为革命,社会结构开始改革,阶级关系、政治权力和政府组织都发生了前未有的变化,启蒙运动是工业化的前奏,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在法国,参加启蒙运动的学者有200多人,启蒙时期长达一个世纪,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各个方面。美国的独立和建国是英法启蒙运动的扩大实践。

——编自周有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核心特征,并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百家争鸣相比启蒙运动的主要不同,并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