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是薄伽丘最优秀的作品,它的主要内容是10个男女青年一起到郊外避难,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共讲了100个故事。该作品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会。

——摘编自刘炳范(外国文学史)等

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灵魂得救,要靠个人的虔诚信仰,“圣礼”不是主要的,更不需要教士的监督和干预。

——摘自刘明翰《世界通史》

材料三 孟德斯鸠认为,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就得分散和牵制权力,“以权力约束权力”。由此,他以君主立宪制为前提,首创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即议会控制立法权,君主掌握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

——摘编自马鸣庵《三权分立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薄伽丘最优秀的作品及其抨击对象。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归纳马丁.路德和孟德斯鸠的核心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位历史人物所具有的共同精神。

2 .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的出名主要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度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1)材料一中的“他”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诉求?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他”的学说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变化。据此,你认为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我们应该怎样彰显个人价值。

2018-11-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上饶市民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一)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一词,原意为“再生”。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瓦萨里在其《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中,始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了这一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

——关绍纪、陈庆军《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材料二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要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

——《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三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由此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恩格斯说: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3》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性质及其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并归纳宗教改革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写出其代表人物(两位即可),并分析这场运动产生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4 . 思想的演进和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是一个喧闹的城市社会,以繁荣的工业和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兰帝国之间利润丰厚的贸易为基础。意大利是这一贸易的中间人,并由此繁荣起来……这些(意大利的)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他们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作家的赞助人。他们的需求、兴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复兴。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为什么一百三十年之后,创造美的源泉就枯竭了呢?因为,一个意大利人和一个德国人把这一孔泉眼给堵上了。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而葡萄牙人则发现了去印度的航线。……从此,尼德兰取代意大利,成为东西贸易的必经之路。1517年,马丁·路德……点燃了宗教改革的烽火,并最终导致教会的分裂。……对于意大利来说,教会分裂意味着财源的枯竭。

——(德)迪特里希·施万尼茨《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

材料三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段独白

材料四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动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摘编自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和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归纳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然臣窃闻谓政有本末,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于其末,无当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有为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及其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
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落,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孟子倡导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少。                                                                         

——摘自徐克谦《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


材料二   个人主义是直到近代才从西方文化中演进出来的一种观念,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

——摘自钱默生《西方个人主义源流探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个人主义精神的内涵,分析这种精神为什么在后代日趋衰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个人是如何逐级解放的;并归纳西方人文主义精神不断发展的推动因素。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儒学和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对人的个性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7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国明朝的黄宗羲认为私利是与生俱有的,正是由于有个体的私利,才合成了天下的公利。他主张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18世纪,法国的孟德斯鸠认为一切存在物都有他们的法,人在自然状态下,应当首先想到如何保存自己的生命。他主张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这三期间思想的进步,试把前后期的人物做个尺度来量他一下,便很明白:第一期,如郭嵩焘、张佩纶、张之洞等辈,算是很新很新的怪物。到第二期时,嵩焘、佩纶辈已死去,之洞却还在。之洞在第二期前半,依然算是提倡风气的一个人,到了后半,居然成了老朽思想的代表了。在第二期,康有为、梁启超、章炳麟、严复等辈,都是新思想界勇士,立在阵头最前的一排。到第三期时,许多新青年跑上前线,这些人被挤落后,甚至已经全然退伍了。这种新陈代谢现象,可以证明这五十年间思想界的血液流转得很快,可以证明思想界的体气实已渐趋康强。
材料四思想市场指的是思想有自由表达的环境,百家争鸣,执政者不但不禁锢思想,反而着力创造思想自由的氛围,鼓励思想论争,自己则对救时主张择善而从。我国历史上曾两次出现了思想市场——春秋战国时代和民国初年五四时期。……改革需要新思维,需要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新的见解,需要各方人士为改革出谋献策。……中国的改革发展需要“思想市场”。
——袁刚:《思想市场会使中国更有前途》,《人民论坛》2012年11月
(1)依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与孟德斯鸠主张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共同点反映的历史状况。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3)材料三中梁启超归纳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各指什么?有什么史实依据?
(4)中国的改革发展需要“思想市场”。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四个角度阐述今天我国形成思想市场的良好条件。
2016-11-23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玉山一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又是难以解答。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请回答:
(1)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运动(或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又是难以解答。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请回答:
(1)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运动(或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由谁发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2019-11-0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产生、衰落、复兴和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论真理》

材料二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纵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例如:既然教皇为了募款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节选自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可以归纳为两大主要目标:即自由与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普罗泰戈拉属于什么运动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运动的局限性。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对于如何赎罪,马丁.路德做出了怎样的回答?结合所学指出运动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卢梭《社会契约论》属于哪一运动的代表思想?据所学知识指出此运动的发生时间与核心。
2020-04-2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测试历史(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