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论述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现代性进程中的启蒙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不断变革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的,启蒙思想无法脱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独立自存,二者存在着互为支撑的内在关系。启蒙思想是欧洲现代性的理念先导,思想家第一次明确指出科学和数学(而非宗教教条)控制着整个物理世界,人们通过理性来揭示自然的本质、审视社会关系。“变革是历史的本质”,作为思想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启蒙运动启迪人们理性思考自己在公众生活中应该做什么,并阐明了现有社会秩序的潜在危机,从整体上来说,其在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形成了分水岭。

——摘编自刘晓青《论近代欧洲启蒙思想与现代性》


根据材料,围绕“传统性与现代性”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准确、逻辑清晰)
2024-02-0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部分西方思想家的法制观。

洛克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孟德斯鸠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黑格尔法的体系是实现了的自由的王国。

——摘编自冯玉军《经典格言里的法治力量》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2-12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卷书中,我经常流露出我所考察的事物对我思想的影响……每个读者也都可以从本书得出自己的判断,并匡正我的判断;用心思考的人,总是会启发别人思考的。”这是伏尔泰(16941778)在《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中文译为《风俗论》)开端所阐述的观点。这部从古代世界延伸到伏尔泰时代的世界史著作,突破了基督教的世界史体系和政治史传统,独具创见,受到学术界的普遍欢迎,仅在17561768年这短短的十多年中就再版过16次。此外,他的《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以军政大事为纲,不仅写了法皇路易十四的雄才大略、显赫武功和卓越政绩,而且还包括该时代内政、司法、商业、治安、科学、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同时,他在该书中指出,史学家的任务应是致力于叙述值得注意的各个时代……这些均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材料二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地学家顾炎武(16131682)的代表作,其记载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共三十余卷”。三十余卷中大多内容衔接紧密,主题明确,可以独立分为一类。而这一体例既充分利用了札记的灵活多变,又体现了典制体史书的专门严谨。对于此书编纂的宗旨,顾炎武多次自言著述“若其所欲明学术,正人心,拔乱世以兴太平之事,则有不尽于是刻者,须绝笔之后,藏之名山,以待抚世宰物者之求”。在治史方法上,以顾炎武为代表的明末清初思想家认为史家的任务就是要“述往事,勖来者”“述往事以为来者师”,史学要“引古筹今”“鉴往训今”,史家要博古通今,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庞卓恒等《史学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和顾炎武作为史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伏尔泰和顾炎武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022-04-02更新 | 243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革命逐步将人从自然的物质约束与神的道德约束中解放出来,新的历史观随之登上舞台。新的历史观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对普遍规律的追求、历史哲学之父维柯(1668~1744年)的《新科学》,是要创建一种人类社会的科学,希望在“民族世界”这个主题上,做到伽利略和牛顿等人在"自然世界”所取得的成就。法国大革命的“擎炬人”孔多塞(1743~1794年)提出,道德科学应当具有同实验科学一样的确定性。二是对普遍价值的追求。正是得益于科学理性现念的影响,人们对于普遍人性的探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由此形成了新价值观或者说道德观,即卢梭、伏尔泰等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观念。历史规律信念、新道德观念与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物质财富的增长一道,孕育出影响深选的历史进步观。在黑格尔那里,历史是人类精神自由的展开,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与绝对精神三个阶段。国家是绝对精神的外在体现。在马克思那里,历史是人类在现实世界中不断摆脱奴役,逐步走向解放的过程。黑格尔强化了国家主义意识,马克思推动了世界主义理想。这些观念激励着人们为理想而奋斗,进而转化成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摘编自张文涛《西方历史观念的未来向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新的历史观”提取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2-02-21更新 | 200次组卷 | 2卷引用:必刷卷01-2022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主政治的发展从来不是直线的,西方对民主政治的探索和建设经历了曲折反复的过程,而作为一种民主政治制度,其确立同样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就此,近代欧美思想家曾提出这样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人类社会要建立一个好的政府,是靠机遇还是靠深思熟虑的选择?政治制度是合理选择的结果还是预先设计的结果?

——摘编自董石桃《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及其反思——基于制度史和思想史的宏观考察》


思考材料中欧美思想家所提出的问题,任选一个角度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明确写出所拟主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05-2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是启蒙的世纪,那么几乎同样可以说18世纪是沙龙的世纪。启蒙思想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巴黎的沙龙就是哲人们活动的中心,思想诞生的社会基础。而沙龙的组织者一一沙龙女主人,这些求知、自律的时代女性,则无疑是这个精英思想圈的中枢与核心。这种历史的惯性,一直延续到大革命前期,直到1793年,上层女性依然通过沙龙的形式对政治施加着自己的影响,以自己的方式为共和的理想而斗争。除了私人沙龙外,皇家学院举办的公共艺术沙龙,也在文化维度之外,具有了独特的政治维度。不同职业、性别、等级的人们在沙龙里自由地探讨艺术,由此推动了公共空间的建构与公共舆论的产生,从而为现代公民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刘佑民《十八世纪的法国沙龙:温柔乡、哲学园与革命场》


根据材料,围绕“18世纪法国沙龙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关联准确,史论结合。)
2020-02-20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百校联盟TOP20高三4月联考(全国I卷) 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恩格斯指出,“无数杂乱的认识资料经过整理、筛选,彼此有了因果联系;知识变成了科学,各门科学都接近于完成,即一方面和哲学,另一方面和实践结合了起来。”“科学以哲学为出发点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牛顿的学说和洛克的学说同样是唯物主义的前提)启蒙运动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以实践为出发点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从人类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角度,史实正确,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世纪,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洛克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的政治主张;保障个人自由,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是公民天斌的、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人民尽可以自由行动。18世纪,欧洲自由主义的大本营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如孟德斯鸠、贡斯当和托克维尔,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他们强调健全法律制度,保证公民的各项自由,认为对自由的侵害最甚的莫过于专制制度,基于此提出了分权的理论。这些思想与1789年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一起,促进了近代自由主义的形成。美国对自由主义理论的贡献最主要的是宪政主义。先后以政治纲领及法律形式确立并阐述了自由主义原则。

——摘编自《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自由主义与民主政治的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7-08-06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17届高三联考试卷(六)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在阻力上已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运用的力量。……人类集合起来形成一种力量的总和才能够克服这种阻力……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顺应这些自然本性的各项中央权力,都喜欢和鼓励平等,因为平等特别便于中央行使权力,使中央扩大和巩固权力。……政府是爱公民之所爱,并且自然是恨公民之所恨。这种感情一致的共同体,在民主国家不断将每个公民和国家元首结合在同一思想之下,并在两者之间建立起隐秘的和恒久的同情。……生活在民主时代的人自然喜欢中央政权,并愿意扩大它的特权;而且,如果这个政权忠实地代表了他们的利益,确切地再现了他们的本意,他们对它的信任就几乎是无限的,并准备将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献给它。
——摘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三 康有为于1898年上书光绪皇帝,更明白说道:“自东师辱后,泰西蔑视,以野蛮待我,以愚顽鄙我。昔视我为半教之国者,今等我于非洲黑奴矣。”从利娅·格林菲尔德对民族主义兴起之感情动力的论断来看,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可以说已经略具刍形,呼之欲出。
—— 摘编自《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认为的国家产生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美国公民和政府是“感情一致的共同体”。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要求:联系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史实,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大师,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新旧制度交替的时代。1776年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正式出版,内容极为丰富,涉及了许多方面的经济理论,它所包括的不仅是政治经济学,而且囊括了经济史、经济学说和财政学,震撼了国际学术界,被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各个角落广泛传播。当时一些国家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把《国富论》中阐述的原理应用到具体政策中。《国富论》一书充分阐述了经济自由的思想,指出自由竞争是从人的本性中引申出来的永恒的自然规律,社会是由个人组成,个人利益的总和就是社会的利益,如果都去追求自由的个人利益,那就最能促进全社会的利益。他提出劳动是社会财富源泉的思想,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的理论,这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学说为正在成长的工业资产阶级提供有力的理论武器。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学说影响几代人的成长。英国政治经济学家马里奥特说:“也许没有任何一部当代的著作像《国富论》那样对科学经济思想和行政管理体制产生过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亚当.斯密的这部著作所产生的影响将会持续下去。”

——摘编自王岳川《一生的图书计划》


(1)指出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的历史背景。
(2)说明亚当·斯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