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启蒙思想家康德曾经说过,服役的军官必须服从上级的命令,同时也可以作为学者对这一命令在军事上的恰当性加以评论,并交给公众去判断:一个国家的公民必须缴纳所规定的税额,同时作为-一个学者也可以对这一-税收的 正当性加以质疑,并公之于众。该言论所要表达的本质内涵是
A.做事应当坚持双重标准B.人应当具有独立人格
C.人都应当努力成为学者D.法令应当具有公信力
2 . 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摘编自刘亚敏《学术自由概念的诞生和初步发展》

A.人文主义内涵不断丰富B.工业化时代呼唤民主政治
C.自由主义逐渐成为主流D.政府的言论控制日趋解体
3 . 伏尔泰指出:“平等是最自然的东西”;即使是中国的皇帝、土耳其的帕迪夏(王),也不能对下等人说“我禁止你消化,禁止你上厕所,禁止你思想。”伏尔泰旨在(   )
A.赞美自然人性B.倡导自由平等
C.追求文化大同D.动员民主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世纪的法国,各种图书机构和实践活动大量涌现,为公共阅读提供了方便。在阅览室和开办“文学陈列馆”的书店里,人们可以尽情阅读而无需购买。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咖啡馆也成为重要的信息沟通方式。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A.工业化的人才优势日益突出B.政府的言论控制日益走向解体
C.新思想有较通畅的传播渠道D.理性主义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5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于世纪之交,基于中国多民族的历史特点与世界发展大潮,将中国历史上公羊学派进步的民族观与西方近代的民族、民族主义理论相融合,比较系统地探析和阐发了自己对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看法,…充满了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贯穿着现代的变革意识和发展意识,针对民族危难加深的严峻现实,他率先提出合汉满蒙回苗藏组成一个大民族思想,对中国民族研究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再论梁启超的民族观》

材料二 20 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则用“民族主义”来向人们传达当时中国思想界所遭受的外来压…在“保国”“保种”的呼声中,严复的《天演论》传递出一种世界民族之间相互竞争的族群理念。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系列长文《新民说》明确主张:“故今日欲抵挡列强之民族帝国主义,以挽浩劫而拯生灵,唯有我行我民族主义之一策。”

——摘编自《二十世纪初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观念》

材料三 西欧诸国在反 对封建王朝国家,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首先产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在批判王朝国家过程之中所产生的近代民族主义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前所未有的政治内容。资产阶级便在推翻王朝国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同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

——摘编自《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民族观“的特点并分析维新派“民族观”观念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我们可以看出,法律将对象的普遍性与意志的普遍性结合起来,所以一个人,不管他是谁,擅自发号施令不能构成法律,即使是主权者对于某个个别对象所发出的指令也不能成为一条法律,而只是一道命令;它不可能是主权的行为,只是行政的行为。”(摘自《社会契约论》)卢梭在此强调
A.国家权力属于人民B.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C.法律应体现民众共同意志D.人民不能直接行使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构建民权政府B.批判神权统治
C.鼓吹人性解放D.主张平等自由
2021-01-08更新 | 521次组卷 | 97卷引用: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调研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五到公元前四世纪,希腊人把外来文化因素和他们自身的文化特点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希腊古典文化。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致力于构建完整的,纯粹以人类推理为基础的哲学体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文化是如何体现出“构建以人类推理为基础的哲学体系的”?

材料二   十六世纪以来,学者们运用着科学观察和数学推算,开始重新定义地球和更为广阔的宇宙,开启了一场我们称之为科学的革命。其力量如此强大,促使知识分子用科学和理性的方法,而不是用传统的文化权威对道德、社会、政治思想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手术。

——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2)结合所学,概述对“彻底的手术”的理解。

材料三   伏尔泰在给他的一个反对者的信中写道:“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说过:“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到“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方才休止。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3)概括材料三中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020-03-1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这段材料说明启蒙思想家(  )
A.摆脱了宗教思想的影响B.受到自然科学的启示
C.揭示出社会发展的规律D.力图融合自然与社会法则
2020-09-24更新 | 231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西人文精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各自的文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中西人文精神仍熠熠生辉。

材料一   中国古代,作为国家主流思想的正统儒学,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现世。人类一切活动,均以人类自身的存在与人类社会的完善为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只能依赖人类自己。正统儒家否定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依赖、崇拜或信仰,坚持依靠人类自身的智慧与力量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在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方面,强调从人的本性与特征出发,构建有效的规范体系与管理机制,特别注重在精神引导方面,根据人性的善恶,确定道德的主导作用。

——摘自朱勇《中国古代社会基于人文精神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

材料二   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启蒙思潮首倡人文主义,也从此奠定了西方人文主义的基本传统。从词源说,Humanism(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源于拉丁语Humanitas(人文的),其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它的批判矛头直接指向封建意识形态、等级制度和宗教神学。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家把人本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观,出现了天赋人权论,认为人的平等、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但是被君主制国家剥夺通过暴力革命来夺回它们。人本主义成为为资产阶级革命张目的政治口号。

——摘自王寒松《中西人文主义精神比较》

材料三   西方以强调个体价值为特征的人文传统,在现代化过程中曾经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同时又引发出若干弊端;中国强调社会人格的人文传统,缺乏自发走向现代的动力,却有可能在经过现代诠释以后,为克服某些现代病提供启示。因此,不能简单对西方人文传统或中国人文传统一味褒此贬彼,而只能将它们置于历史进程中加以具体分析,并试图在现代生活实践中探索二者统合的可能性。

——摘自冯天瑜《略论中西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正统儒学思想中体现人文精神方面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人文主义主张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西人文精神的差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