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罗马法的文献定义了物权为“对所有物的完全支配权”,将具有财产价值的客观存在统统视为物,比如主人对于奴隶的权利,债权关系中的债权,继承关系中的继承权。罗马的物法就是关于财产、财产的取得和转移的法律,罗马法中物权的实质就是拥有、取得、占有和管领物的权力罗马法通过相应的诉讼来保护所有权,当私有财产受到侵害的时候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

——摘编自姜波《商品生产者的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

材料二 关于税收,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强调为纳税人服务的目的性和税额的合理性,“国家的收入是每个公民所付出的自己财产的一部分以确保他所余财产的安全或快乐地享用这些财产政治法使人类获得自由,民法使人类获得财产,国家只能在民法范畴内处理与个人的财产关系,而决不能凭借政治法剥夺个人的任何财产,这就使私有财产真正足以对抗任何强大的对手而神圣不可侵犯”。

——摘编自赵文洪《对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カ,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是,现存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已经成了生产カ发展的桎梏。私有制的发展必然走向它的对立面,必然要通过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分工和国家的消除来实现,变革私有制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摘编自张雷声《马克思关于私有制批判思想的逻辑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定义物权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提出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马克思与孟德斯鸠关于私有制态度的异同。
2021-05-1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当这种对于个人发展的推动力量和一种掌握当时一切文化要素的特性结合起来时,于是就产生了意大利所独有的“多才多艺的人”——全才。

——摘编自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文化》

材料二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天主教会确立了其在精神和信仰方面的权威地位,而随着民族意识的强化,各地区都强烈要求教会民族化、世俗化。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三   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觉醒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纱幕在意大利消散的文化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受到广泛支持的经济和政治背景。据材料二,分析马丁·路德思想的进步之处。
(3)据材料三,归纳启蒙思想家的观点。请你谈谈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西人文精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各自的文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中西人文精神仍熠熠生辉。

材料一   中国古代,作为国家主流思想的正统儒学,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现世。人类一切活动,均以人类自身的存在与人类社会的完善为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只能依赖人类自己。正统儒家否定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依赖、崇拜或信仰,坚持依靠人类自身的智慧与力量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在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方面,强调从人的本性与特征出发,构建有效的规范体系与管理机制,特别注重在精神引导方面,根据人性的善恶,确定道德的主导作用。

——摘自朱勇《中国古代社会基于人文精神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

材料二   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启蒙思潮首倡人文主义,也从此奠定了西方人文主义的基本传统。从词源说,Humanism(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源于拉丁语Humanitas(人文的),其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它的批判矛头直接指向封建意识形态、等级制度和宗教神学。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家把人本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观,出现了天赋人权论,认为人的平等、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但是被君主制国家剥夺通过暴力革命来夺回它们。人本主义成为为资产阶级革命张目的政治口号。

——摘自王寒松《中西人文主义精神比较》

材料三   西方以强调个体价值为特征的人文传统,在现代化过程中曾经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同时又引发出若干弊端;中国强调社会人格的人文传统,缺乏自发走向现代的动力,却有可能在经过现代诠释以后,为克服某些现代病提供启示。因此,不能简单对西方人文传统或中国人文传统一味褒此贬彼,而只能将它们置于历史进程中加以具体分析,并试图在现代生活实践中探索二者统合的可能性。

——摘自冯天瑜《略论中西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正统儒学思想中体现人文精神方面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人文主义主张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西人文精神的差异。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不仅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其“一家之法”,而且在批判的基础上描绘了一副“天下之法”的“法治”新蓝图。这一新蓝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立法必须体现“天下人”的利益,为天下人兴利除害,也就是要立“天下之法”以代替君主“一家之法”。这里他提出的一些具体主张反映了工商阶层(潜在的资产阶级)的要求,比如主张“工商皆本”等。以保障“万民”的平等权利。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再次,在如何实现上述目的方面,黄宗羲还设计了几项重要的制度性方案:一是提出了“学校议政”,让学校成为“公其是非”的议政机关,并享有最高决策权;二是提出“君臣共治分权”,包括置宰相,并提高相权使宰相手握重权的自主权和自治权。最后,黄宗羲还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观点。

——摘编自蔡如堂《西方古典自然法学与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之比较研究》

材料二   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鉴于此,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并将它们分别赋予不同的机关。他认为,只有各种权力间彼此能够相制衡的体制才有可能会创造一个无私的政体。在他看来,立法权属于议会,因为它代表着国家的一般意志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行政权执行国家的意志由君主或国王行使。因为行政部门需要行动迅速,所以应由一个人管理。司法权由法院行使。法院由人民阶层中选出的人员组成。孟德斯鸠强调“其中任何两个权力都不能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关手中,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如果三种权力由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行使,那一切便都完了。”

——摘编自温晓《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1)根据材料一归纳黄宗羲的“法治”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核心的共同之处。分析孟德斯鸠思想成功付诸实施和黄宗羲思想影响有限的原因。
2020-10-01更新 | 341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A.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教规B.用理性目光,审视人类社会
C.提倡科学归纳或实验的方法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2020-01-16更新 | 75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0年广东中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人类思想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中国的诸子百家和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他们分别描述为①“全面归隐自然的隐士派”②“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③“拥有无限仁爱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材料二   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材料三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四   卢梭提出:“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1)根据材料一,按序号写出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派名称。并概述③学派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史程。
                        
(2)材料三中,莎士比亚宣扬了什么精神?
(3)根据材料四,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4)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发展过程中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但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为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神,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作“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

——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孟德斯鸠的主要观点,并从理论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思想两个方面指出“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们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做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项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骑马的刺吗?……一切享有天然权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摘自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卢梭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社会存在着人们共同利益的“公益”,为了维护这种利益,人们都要遵守契约。他主张在社会契约面前,人们遵守同样的制约,享受同样的权利,以此反对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他提出,当统治者撕毁社会契约时,人们有权推翻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启蒙思想家们说的“漫长的黑色”指封建制度,其具体内涵是什么?,如何理解“理性的阳光”中的“理性”?
(2)材料二中伏尔泰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其思想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孟德斯鸠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其思想对西方政治理论有何影响?
(4)归纳材料四卢梭中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杰斐逊曾经这样写道:“我认为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的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而不论他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对这两句所体现的政治原则归纳最完整的是(     
A.人民主权、社会契约B.人民主权、天赋人权
C.民主法治、分权制衡D.三权分立、自由平等
2013-12-31更新 | 8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聿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好像是一个酣睡的人在慢慢苏醒;宗教改革进一步表现在“上帝”问题的一种突破;在经历了笛卡尔以来整个世纪的沉思后,西欧进入到了自觉运用理智的阶段。所以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思想运动不断深化、不断让理性脱离羁绊的渐进、积累的必然结果。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及其具体主张(任举两例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启蒙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2022-06-30更新 | 128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