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90年代,巴黎出现了一些女性俱乐部,她们要求教育权和就业权。著名女权活动家德·古日代表她的俱乐部以《人权宣言》作为改编依据,以几乎完全相同的形式写出了《女权和女公民权利宣言》。此宣言包括前言和17项内容,其中有14项基本上采用了《人权宣言》的内容,只不过将《人权宣言》中的“男人”和“公民”替换成为“女人”和“女公民”。1793年11月3日,德·古日被处死。11月19日,有关其被处死的评论被刊登在《导报》上,德·古日被形容为“一个忘记了女性美德的阴谋家,因而要惩罚她”,女权俱乐部也被解散。在以后的年代中,女性组织一再重组,但总是遇到男权社会的敌意,有时甚至激起暴力冲突。

——摘编自李月《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与中国女权主义的发端》

材料二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随着西方传教士东来带入了中国。早期洋务派人士和部分买办,最先感受西方男女平等观念,并提出兴女学、戒缠足的主张。19世纪末期,康有为等人吸收了“天赋人权”观,并以此来观察和分析中国妇女问题,产生了近代中国初具理性色彩的男女平等思想。这些男性精英的活动鼓舞了妇女的斗志,她们通过自办女报、组织妇女团体等活动来鼓吹女权。1907年底,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女子针对帝国主义攫取我国路矿权的行径,纷纷设立“女界保路会”等妇女团体,集议筹款,签名认股,以挽回路矿权。据统计,1898年至1919年,妇女团体所办的报刊,全国约有40种,大多集中于上海、北京和长江中下游一带以及日本的东京。该时期的女权主义诉求集中表现在要求妇女教育、主张婚姻自由、强调女子经济独立、提倡妇女参与政治等方面。

——摘编自何黎平《论中国近代女权思想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女权运动兴起的背景,并分析该时期女权运动受挫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法国女权运动相比,中国近代女权运动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18-03-23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对上帝的信仰是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连的,它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只有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这种诉求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南北战争
B.法国启蒙运动
C.欧洲宗教改革
D.英国光荣革命
2018-06-19更新 | 22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市直)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治理”理念。《尚书》即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各家提出不同的治国理念,以“王道”、“霸道”、“帝道”构建理想的治理模式。汉武帝虽将儒学作为治国核心思想,但也借鉴了法家许多主张。在此之后,历代统治者对儒、法普遍采取了兼容并收的态度。中国人重血缘和亲情,中国基层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深知,将皇权伸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在广大乡村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的有效配合,实现了基层的长治久安。自古以来,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就有着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间虽也面临内部和外部挑战,但中国作为“大一统”的整体都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没有像欧洲大陆一样很早便裂变为许多个国家。

——摘编自陈忠海《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等

材料二   启蒙主义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治理最核心的理论渊源、思想根基和价值取向。它认为:科学理性能有效解释自然现象,将其推广至政治生活领域必将有助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封建专政纵权、贪腐、压迫民众,原因在于权力不受限制;国民或公民应该在国家的物质生活、法律制定、权力运行、文化创造、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从未有过的作用;主张每一位公民均可以“无差别地”参与到国家运行与对国家的治理、监督中,国家有责任保护公民个人参政的基本权利;政府应主导实施国民教育,培养具有“自由”、“平等”、“博爱”精神以及热爱民族国家、民主政治的合格公民。这些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和治理,而且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摘编自季卫兵《西方启蒙主义的国家治理取向及其影响》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等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

——摘编自季春芳李正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主义主张的治国理念并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新中国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治国方略。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华夏农耕文明由于长期处在与周边游牧文明的比较环境中,以致形成了一种华夏“中心”的文化优越意识。但同时中国自古也有以儒家“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理念为基本内容的“超国家主义”的思想传统。清季民初的读书人意识到,中国并不代表天下,方位也不在世界的中心。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世界主义论,杨度认为“中国今日所遇之国为文明国,中国今日所处之世界为野蛮之世界”,对此胡适主张“世界者,乃世界人之世界,不当由欧美两洲人独私有之。亚洲诸国为世界一部分,不宜歧视之”,而孙中山则主张“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得来讲世界主义。中国如果强盛起来,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

——据李永晶《新世界主义:破解民族精神的时代困境》等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主义在西方愈受关注。其基本观点是所有人对人类的忠诚并不一定非把自己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民族国家,人们忠于自己的祖国,并不妨碍对外国人持友好的态度,可以通过交往和对话达到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这不会抹去人们的民族身份。例如,作为欧洲人,人们具有民族性,而作为超越欧洲的国际上的人,人们更具有欧洲性。个人、政府、国际组织毫无疑向都应该为世界城邦的建立负有责任。

——据(法)雅克·德里达《论“世界主义”与宽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世界主义与古代世界主义的不同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以来中西方世界主义的共同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主义思潮对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康德在《什么是启蒙运动》中说:“有很多人是慵懒和怯懦的,甚至当自然早已使他们摆脱外界的引导后,他们仍愿意终身处于不成熟状态中,这就是别人何以那么轻易地以他们的保护人自居的原因所在。”这段话旨在宣扬
A.人文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理性主义
2013-09-17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