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的变革与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的社会历史进程,是国家朝气蓬勃和事业进步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当旧的制度、体制阻碍社会发展的时候,文化对新的制度体制建立的先导作用十分明显。纵观历史,思想文化的解放,常是国家政治经济急剧变革的先兆。那些蕴涵着新思想的先进文化,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开来,并逐渐渗入到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当中,从而成为推动社会改革的巨大力量。因此,人类历史上新的制度或体制战胜旧的制度或体制,文化起到了内燃机的作用。

——摘编自魏明《文化: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


提取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表列举了17、18世纪部分中外思想家及其代表作品,表格反映了丰富的信息,请从中选择相关信息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代西方重大理论成就及政治事件对应简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个具体的论题,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1-01-3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文化发展中,某一时代的主流文化(先进文化)并不是在世界范围内同时产生并发展的,而是在某一局部地区首先产生并发展起来,随后向世界各地传播的。某一时代主流文化的首先发生、发展地区,就是该时代或该文化的“文化发展中心”。人类发展史表明,“文化发展中心”是不断转移的。

——摘编自韩民青《文化的转移》


依据材料信息,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提炼的观点予以论述。(要求:从材料信息中提炼一个观点,观点明确,论述过程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杨光先对西洋历法和基督教的态度“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认为耶稣是“乃谋反正法之贼首,非安分守法之良民”。
李贽对利玛窦的态度“今尽能言我此间之言,作此间之文字,行此间之礼仪,是一极标致人也。中极玲珑外极朴实“但不知到此何为我已经三度相会,毕不知到此何于也,意其欲以所学易吾周孔之学,则又太愚,恐非是尔。”
伏尔泰对儒家思想的态度这种儒者的宗教又一次受到推崇。它没有迷信、没有荒谬的传说,没有一条教义是触犯理性和自然的,信徒们对这些教义可以给出100种不同的含义,因为他们没有教条。”称赞孔子“全然不以先知自诩,绝不认为自己受神的启示,他根本不传播新的示教,不求助于魔力”。
孟德斯鸠对传统中国的态度中国是专制制度的标准范例,是用棍子进行统治的专制国家,尽管中国也有某些可取之处,但总体上看,却应当是谴责和批判的对象。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本土观念与外来文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06-06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一中2019届高三高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天,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各类事件,离我们越来越近,与我们越来越有关联。如何理解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行为、习惯、风土人情,本书将为你提供一幅简洁、完整而且清晰的图画。

——摘编自【德】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根据目录中一个或多个事件,概括指出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阐释。(要求:简要写出历史发展趋势,对历史发展趋势的阐释准确全面。)

7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阅读图表,完成下列要求。

结合下图所示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知识分子的担当与局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与原有的旧体制再也不能相容的地步时,一大批思想家就应运而生,一场大的思想运动逐步兴起,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以各种思想批判旧思想、旧制度,宣传新观念,为社会的继续进步、为新社会的诞生寻求道路,探索方法,制造舆论。深刻的思想运动,导致人们的观念根本改变,创新精神被充分激发。接着进行政治变革,推翻旧制度或抛弃旧的体制,建立起崭新的与社会进步方向相一致的政治制度或体制。政治变革的成功,又推动科学技术的进一步蓬勃发展,最终引起产业革命,促进经济的空前繁荣。

——据刘月霞等《有思想巨人,才有国家富强》


围绕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内容,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19-02-24更新 | 146次组卷 | 4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作者给的“实例”为例,从右表中提出一个论点,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评析,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具有抽象概括性,不能完全重复“实例”中具体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卷面整洁。)
2020-03-04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毫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00年前施本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指出,世间所有的文化或文明都是有生命的,都有生老病死,西方文化也不例外,所以他只是断言西方终将没落,施本格勒抛弃了欧洲中心主义的历史观,他认为每个文明都有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不认为西方文化具有比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墨西哥文化等更优越的地位,这种较为平等、多元的历史观被他喻为历史领域的哥白尼发现

唯一的问题是,在施本格勒写书时看上去早已没落成为定局的中华文明,居然奇迹般重新振兴,而且隐然已有再度如日中天之势。在施本格勒看来,所有文明都有生老病死,概莫能外,但中华文明已经持续了五千年,这一点毕竞是所有其他文明都未曾做到的,面对这一文化特例,或文明异数,施本格勒若泉下有知,会不会重新建构他的理论框架?

——摘编自江晓原《重读<西方的没落>》


充分提取材料信息,从文明的角度提出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