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的历史和文化因素,为启蒙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如下所示

因素

条件

沙龙

沙龙里的谈话无所不及,它在无形之中成为了自由思想的集散地

学术团体

各种学术团体为各种不同意见的交锋、争论提供了讲坛

图书馆

渴求知识的人们可以阅读书藉和交流思想

咖啡馆

是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的理想去处,也是最大胆的思想的传播场所。狄德罗等人就是在咖啡馆里纽成了“百科全书派”

共济会组织

尽管规模不大,但都为启蒙思想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俱乐部

——摘编自张克毅、邢娜《论文化传播在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作用》


材料蕴含了诸多的历史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8世纪时,法国启蒙思想家接过笛卡尔理性批判的大旗,将理性的批判对象扩展到了当时的“旧制度”。在这批启蒙思想家看来,理性应扩展到宗教、政治、社会等一切领域。于是他们高举理性的旗帜,要用理性来批判一切,裁判一切,重构一切。在政治领域,他们要求改变旧制度下的专制制度,要消灭专制主义,实现和保障人的权利;在社会方面,他们批判等级下的世袭特权,要求消除阶层固化,实现平等;在宗教领域,他们反对教会权威,反对宗教迷信,要用人的理性取代神的意志,彻底打碎强加给人民的宗教枷锁;在知识领域,他们倡导科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索,推动科学实验和发现,把人民从蒙昧无知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在理性的引导下摧毁神权、王权和特权,追求与实现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便是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也是启蒙的内在精神,同时也成为了18世纪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李宏图《“理解启蒙”的历史》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取一个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个评论概要。概要包括论题或论点、背景、特点和影响等内容。(要求:联系材料,简明扼要,史论结合。)
2020-02-1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启蒙运动的兴起与全球化初始阶段一系列的发现和跨文化交往有关。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从而使基督教关于人类的起源和谱系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这摧毁了整个基督教教义的基石。敏锐的思想家首先觉悟,并起来呼吁民众质疑和抛弃旧的世界文明图景。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还受到与中国的跨文化交往的影响,启蒙运动期间欧洲出现了“中国热”,与欧洲文明迥异的中国文明在这股“热”中被理想化了,常被用来借以对比和批判欧洲的旧制度和文化。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并据此提倡“开明专制君主”模式。他同时也盛赞中国文化的理性精神,认为中国的史书充满理性,没有迷信和虚构,这些都被用于揭示法国宗教文化的非理性,以及鼓吹法国需要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的理由。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启蒙运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自16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在宗教、哲学领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道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借此批判基督教神学。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而此时,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也在积极地从先秦儒学中汲取营养。黄宗羲指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经营者,为天下也”,得出“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的结论,这是对孟子“民贵君轻”民本思想的重新阐发;王夫之则对维护君主专制的宋明理学给予坚决批判,他认为“人欲”不能扼杀,“天地之产,皆有所用,饮食男女,皆有所负”,这是对先秦儒家“人性天就论”思想的重新焕发。

——摘编自谈家胜《17、18世纪中西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精蕴及其影响之比较》

材料二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是关于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是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借助儒家思想进行现实批判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相似原因。
(2)阅读材料二,围绕“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证须史论结合)
2018-11-19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5 . 思想随时代的发展被人们赋予新的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开始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而且在这个历史时期,在某些地域“发生压倒一切的影响”。徽州地区出现“昔为末富,今为本富”;在世俗层面上,商业习气已冲垮“重义轻利”等传统观念;一大批士人科举无望转而与平民阶层结合,冲破传统贾儒观而进入商人群体。

明中叶以前的商人活动很难为自己的盈利欲找到合适的道德理由。明清启蒙思想家尝试并成功地使宋明的“理欲对立观”转向了“以欲为本的理欲统一观”,不遗余力地试图为“人欲”正名,找到合法的外衣。但他们并未完全取得独立之地位,往往通过天理的形式加以肯定。

——摘编自段江波等《试论明清社会的变迁及其商业伦理的发育》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当时启蒙思想家所持的态度。举例说明“士人与平民阶层结合”对当时中国文学艺术形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二中的观点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18-11-2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高邮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选修)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于当时欧洲的启蒙运动而言,出版自由带来了言论的表达自由。随着出版的日渐繁荣,各种宣传启蒙思想的书籍、报刊、小册子等印刷品数量激增,一方面从根本上扭转了神权和君权专制统治之下的知识行于上的等级特权局面,知识向平民化的普及得以实现,启蒙思想开始了向普通民众行于下的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启蒙思想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和交融,客观上起到了促进启蒙思想完善的作用。可以说,由出版自由衍生的广泛意义上的表达自由冲破了欧洲中世纪以来思想传播的桎梏,极大推动了启蒙思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广泛传播,为欧洲、北美,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和思想动员。

——摘编自郑爱龙《近代欧洲启蒙思想传播的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白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17世纪西方近代哲学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为启蒙思想家的自由主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保障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此时期,启蒙思想家们贯彻自由主义思想,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一系列的政治建设纲领、经济学理论和社会改革方案。他们提倡信仰自由,反对宗教压迫,主张民主与平等,保障个人权利,强调主权在民,提出经济自由政策和对外贸易自由,破除垄断和专制对经济的束缚,保护个人在法律规定下行使的自由权利,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贵族等级的特权。17、18世纪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兴盛,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民主,宣扬自由主义思想的主张就很好的契合了当时资产阶级的需要,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最终确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摘编自张丽敏《启蒙运动时期的社会科学思想探析》


对历史的研究需要从多种角度出发,并感知历史不同角度的相互联系性。请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事件不同角度相互联系的论题,并对这一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社会科学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总是需要首先凭借其研究成果,变革人们的种种观念。这里,暂且将之限定在人类每一个时代的根本性的大背景观念这个较窄的意义上。这些大背景观念,主要包括对自然和科学的基本看法,对人和人生的基本态度,对宗教和社会的基本观点。这些从根本上影响着人们对整个文明的态度,对真理和正义的看法,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对社会制度的诉求。故一旦发生变化,即意味着人类文明的一次重大转折。

——摘编自《社会科学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模式与规律初探》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论述中选取一个角度,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人类文明发展的模式与规律,并概述和评价该模式或规律。(要求:简要写出所选取的角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模式与规律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19-05-24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平煤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阶段性特征人物或事件观点或著作经济政治科技与文艺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古希腊工商业有较高水平的发展伯利克里时代及其后,雅典民主政治由盛转衰古希腊的史诗、戏剧、雕塑作品、史学和医学、几何等自然科学成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斯多亚学派(西塞罗等)人“生而平等”(希腊化时代)罗马共和国—“罗马法”
14—17世纪人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但丁、莎士比亚等)肯定人,歌颂人性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神曲》《哈姆雷特》《蒙娜丽莎》等
宗教改革(路德等)《九十五条论纲》“信仰得救”
17、18世纪“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启蒙运动(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自然权利说、社会契约伦、主权在民说、分权学说等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近代代议制建设时期牛顿经典力学、浪漫主义文学与艺术等

——摘编自朱能《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及其对文明进程的影响》


上面是公元前5世纪——18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发展历程的大事年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伏尔泰对古代中国政府的行政机制大加赞扬,认为比之印度、波斯和土耳其的政治统治形式,中国要幸运得多。在这里,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六部属于帝国各官府之首,六部之下有44个常设在北京的下属机构,每个省每个城市的官员都有一个辅佐的衙门。因此,在伏尔泰看来,人类肯定想象不出比中国的政治形式更好的政府。

—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伏尔泰的观点。(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