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国家问题上,美国政治承认国家存在的必要性,但把国家看作人类过一种共同的、有秩序的生活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为了将这种必要的代价限定在较小程度,美国政治致力于限制国家的权力和职能。“限制的途径有两种:第一,以分权的方式造成国家权力机构之间的内部制衡,从而防止出现专断权力;第二,限制国家权力的活动空间,强调个人与公民社会的权利。”简言之,就是建立三权分立的民主宪政体制,同时使政府的权力向社会扩散。限制国家权力的种种措施又反过来成为政府决策效率不高的制度基础。

——白万纲《大国的崛起:大国崛起的奥秘——国家管控》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主制度构想与西方国家的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学者认为,文明互动是一个双向的或多项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各个文明之间既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又有相互冲突、相互协作。文明互动更多地强调对异己文明的尊重和了解,强调各种文明应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结合材料,从全球视野的角度,围绕“文明互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必须有史实依据)。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文主义从最初的“成蛹期”“破茧期”到最后的“成蝶”,从原来的反基督教倾向人文主义演变为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等,这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是时代赋予它的不同内涵。人文主义发展绵延不断的原因在于其精神气质的可贵。人文主义从根本上不是一个哲学体系或者信条,而是一场曾经提出了非常不同的看法,而且现在仍在提出非常不同的看法的持续的辩论。正是作为一种辩论,让它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把内涵深化、外延扩大。在当今世界提倡人文关怀的情况下,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尊严,开发人的潜在力,从思想上重视人,时代将会赋予它全新的内涵。

——摘编自李科玲《读<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6-11-27更新 | 466次组卷 | 19卷引用:学易试题君之单元测试君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02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4 . “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收集历史资料并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作出合乎逻辑解释的学习方式。其中,教师选定教材中的内容,指定相关参考书籍进行探究学习的文献法是适合高中生的探究方式之一。


下面是某位历史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课题与参考书目:

探究课题深入探究欧洲启蒙运动
参考书目作者出版社
《文艺复兴史纲》陈小川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国大革命史》马蒂厄商务印书馆
《美国建国简史1—独立宣言:渴望自由的心声》玛丽莫斯特中共党史出版社
《美国建国简史2—美国宪法:实现良治的基础》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陈来商务印书馆
《启蒙运动与现代性》詹姆斯施密特上海人民出版社


请根据教师提供的课题以及参考书目,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该教师预设的探究角度并说明理由。(要求:指出2个探究角度,逻辑清晰,理由充分,史论结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在西方人眼里,中国形象五花八门,观点迥异。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法国历史学家派非常强调价值观念(或社会价值观)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价值观念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制度,保罗·戴维称之为“历史载体”。经济史学家戴维将“契约和组织”归为制度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价值观念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西方,“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我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材料二:超越性是广义的宗教精神。它往往是经验范围里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我们人还是去追求这个答案。所谓超越性就是要为生命寻找一个意义,寻找一个比生命本身更高的意义,并不满足于活着,还要活得有意义,这就是超越性

——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材料三: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的崛起》


(1)依据材料一对“人性”的阐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人文主义的含义。
(2)依据材料一对“理性”的阐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的社会根源。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扼要说明,启蒙运动在核心思想、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超越文艺复兴运动的?并简要分析其根本原因。
(4)依据材料二对超越性的解释,请你从古希腊的思想家中找出与之相关的思想观点。
8 .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古代雅典学者普罗泰格拉在《论诸神》中说:“关于诸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他被控犯有渎神罪,被迫逃离雅典。

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作品均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已出现一些新特点,如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后人评论这幅画时说:“圣母好像在说:‘请你们抱去吧,他不是我的。’但同时又把他紧贴在怀里,好像如果可能,她就带着他逃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用自己的奶来喂养这个并非‘救世主’,而是自己儿子的普通婴儿。”

启蒙运动中,大多数思想家反对各种宗教偏执行为,认为教会散布的蒙昧主义造成了社会上普遍的愚昧和宗教狂热。有人甚至主张无神论。


结合所学,从人与神关系的角度,对材料所述历史现象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