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启蒙思想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其它地区,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既然是平等的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在出让自己的权利时并没有将自己所有的权利交给政府,而是保留了一些重要的权利……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极大的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因而他们就与社会的其余成员有不同的利益,违反了社会和政府的目的。”
——洛克《政府论》(1668年)
材料二 十八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封建君主国家。国王控制着全部国家权力,法律公开确认人们的不平等。社会划分为三个等级。……财政支出无度,监狱制度黑暗,中央机构混乱,宫廷生活糜烂……这一切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商业的发展,从而造成了第三等级同封建制度的尖锐对立。……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进的。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儒家学说也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
——摘编自沈星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洛克启蒙思想的基本内容。
(2)依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莱布尼茨和伏尔泰为何要推崇中国文化?
2014-01-18更新 | 9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7世纪英国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霍布斯、洛克、亚当·斯密等。伏尔泰流亡英国期间看到牛顿的葬礼,数万人送葬,宫廷的王公大臣都参加了。而这时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在瑞典凄凉地死去。英国通过渐进的政治变革悄悄走上社会稳定发展的快车道,在世界的交往中崭露头角。
——摘编于《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伏尔泰在《风俗论》中说,中国人把天上的历史同地上的历史结合起来。其他民族虚构神话,而中国人则用毛笔和测天仪撰写他们的历史,朴实无华,在亚洲尚无先例。中国人通过科举遴选官员的制度,把有道德有见识的人选拔出来治理国家。因而中国是开明君主统治的楷模。
——《世界文化史》
材料四   18世纪启蒙思想家热衷于以《百科全书》的形式宣传思想。1751年到1780年由狄德罗牵头,向140多位法国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军事家、航海家、艺术家约稿,编撰出版了《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工艺详解词典》。狄德罗在发刊词中说“聚集分散在世界上的一切知识,从而建立一思想的总体系”,他们以献身的精神向封建制度和反动的教会势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世界文化史》【近代卷】
材料五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中国的统治者严格遵守礼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中国是一个暴政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专制政府不应有监察官,但中国却是个例外,监察官对缓和专制是有益的,吏部考察官员,钦差大臣可以处置和奖励各级官吏,因而中国不算是最暴政的。
——《世界文化史》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二、三、四信息,概括指出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中心的因素。
(2)结合材料三、五,指出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对中国文化制度不同态度的共同目的,并分析指出两者对中国文化制度所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2013-11-26更新 | 6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安徽巢湖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马克思之前,所有重大革命——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都发生在西方。但在20世纪,所有重大革命都发生在第三世界(落后国家):1917年——俄国、1949年——中国……。20世纪90年代……由于计划经济的失败,1917年以来在第三世界建立的新的革命政权相继垮台。
——以上材料均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在西方国家的眼中一直是一个弱小国家,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30年的发展颠覆了这个形象。
(1)材料一所指“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其共同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是自古希腊以来哪一思想的发展?
(2)材料一所述20世纪“重大革命”与“马克思之前的革命”有何不同?你是否同意“20世纪90年代……1917年以来在第三世界建立的新的革命政权相继垮台”的观点?陈述理由。
(3)据材料二,“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30年的发展颠覆了这个形象”,这个“形象”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概述民国成立后的前十年之间,为“扭转这一形象”所做的主要努力。
(4)综合上述,指出“中国最近30年的发展”的突出表现,并阐释该发展的原因。
2014-03-20更新 | 8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

(注: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徒,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
材料二 苏格拉底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材料三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于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其反映的宗教思想,并指出其实质
(2) 有人说苏格拉底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结合材料说明。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4)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014-01-17更新 | 5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重点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作品透露出女性体态丰满,具有协调性,反映了人体之美。
图2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 中古时期,由于受到宗教的束缚,人们并不欣赏人体美。作品中的三女神平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
图3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作品极力赞扬人体之美,将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
(1)据图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能够诞生诸如《维纳斯》雕塑这样的杰出艺术作品的原因。
(2)从图2到图3作品特征的差别,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思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当钱投入钱柜丁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3)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
材料三: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4)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三人各自的主张。
(5)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启蒙运动在核心思想、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超越文艺复兴运动的?并简要分析能够超越的根本原因。
2013-12-27更新 | 3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福建省惠安市惠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过程,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荀子·君道》
元世祖忽必烈曾经说:“中书省是朕的左手,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用来医朕两只手的。
——叶士奇《草木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治国的特点。
材料二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摘编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治国的基本原则,简析其对西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认为,中国近代国家有四个特点:……(三)尊法律、重制度,而不偏赖人伦道德以为治。(四)扩充人民之参政权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治国思想形成的原因。
2013-10-23更新 | 8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10月段考文综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二 人们应处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海国图志》问世后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他们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蛮夷的“赞美”之词,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几乎在同一时期,《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1)恩格斯所说的“巨人时代”是哪一时期?为什么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时步的变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为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提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主张?从这个角度分析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国图志》在国内所处境地的原因。
2014-03-07更新 | 5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8 . 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材料二: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无知即罪恶。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去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有地位,便先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
——《孙中山选集》
(1)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比他稍晚些的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之父”。依据材料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的原因是什么?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3)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在中国被称为“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在法国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4)材料四中孙中山对“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
2013-11-12更新 | 5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为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们之间成立政府,当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时,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就是我们殖民地人民过去一向忍耐,而现在却必须改变原来那种政府体制的原因。”引文的理论依据是
A.《权利法案》B.《纯粹理性批判》C.《论法的精神》D.《社会契约论》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师夷之智,意在明靖内奸,暗御外侮也。列强乃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师其智,购其轮船机器,……陆续购买,据为己有。……夷情有损于国体,有得轮船机器,仍可驯服,则此方生灵,免遭涂炭耳。……以为中国自强之本,国体可保也。        
——曾国藩《挺经》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推崇着孔子,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历史教学参考》
材料三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涮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陈独秀文章选编》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以儒家思想文化为武器,抨击基督教的专制。奉行儒家的中国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伏尔泰还看到,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材料中体现的是哪一派别的什么观点?请简要评价此观点
(2)康有为在著作中推崇孔子的原因是什么?材料反映出维新思想具有什么特点?
(3)据材料三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与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对儒学的看法为何不同?
(4)材料四中,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根据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
2013-11-07更新 | 7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西省吉水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