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1 . 文明共享·命运与共

材料一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

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和《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三   



(1)上述材料反映了欧洲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提炼两者共同的思想核心。
(2)依据材料二,概述“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上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两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2 . 孟德斯鸠不但抨击暴君政体,而且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现。据此可知,孟德斯鸠的“具体办法”是
A.以人为本B.天赋人权C.三权分立D.社会契约
3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解决主权问题成为1787年宪法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即国家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

除解决主权问题之外,宪法还解决了另一个美国人特别担心的问题:中央政府权力过大.新国家领导人最惧怕的莫过于最终建立的是一个专制独裁政府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院、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三位启蒙思想家及其关于未来社会蓝图的具体构想。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中为解决“主权问题”和防止“专制独裁政府”而创建的制度,并指出前一制度是如何具体运行的?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对欧美“民主进程”的作用
2021-04-2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中学、洪泽中学等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孟德斯鸠认为:“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切便都完了。”他所强调的是
A.直接民主导致权力的滥用B.以分权制衡专制维系民主
C.反对平民与贵族共同掌权D.给予平民充分的政治权利
2021-04-28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中学、洪泽中学等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法国《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与《人权宣言》的内容相关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科学革命D.启蒙运动
2021-04-2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美达菲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比较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特别是对“民贵君轻”等儒家思想赞不绝口。由此可推知,伏尔泰推崇中国儒家思想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B.推动欧洲的儒家学说研究
C.抨击天主教会的腐败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021-04-28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美达菲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一直不间断地用手中的笔毫不留情地揭露着宗教蒙昧主义的荒谬和教权主义的罪恶。在这基础上,启蒙思想家又对以“君权神授”说为精神支柱的法国君主专制制度发起进攻。毋庸置疑,至少就思想领域而言,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二   1799119日,雾月政变爆发的当天晚上,拿破仑便下令起草民法典。1800年,拿破仑任命4位著名法学家组成起草委员会。草案拟出后,参政院先后召开102次讨论会,其中97次由拿破仑亲自主持。他在会议上经常十分内行的随口引证罗马法典,使与会者大为叹服。他主持的会议常常是晚上9点开始,有时延续到次日清晨5点。《拿破仑法典》曾被广泛采用并影响至今。

——据【德】路德维希《拿破仑传》等整理

材料三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146条未经合意不得成立婚姻;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23条凡未被法律宣告为无能力之人均得订立契约;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法国《民法典》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向“君主专制制度”发起进攻的主要思想武器,概括说明“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的理由。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法国《民法典》写作一则简介。(要求:结构完整,内容全面)
8 . 18世纪之前,圆帽主要在英国平民中流行,之后流行于上流社会。1739年,《绅士杂志》批评年轻的绅士将他们的服饰降低到仆人等级,绅士的穿着像马夫,参加议会的大贵族的服饰像农场主一样没有品位。据此可知
A.服饰变迁体现了等级观念的淡化B.平民与上流社会价值观念趋同
C.服饰变迁反映了工业革命的发展D.民主政治发展推动了服饰变迁
9 . 卢梭说:“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自由人的集合体),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的自由。”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神权统治B.人性解放C.思想自由D.构建民权政府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 在拿破仑帝国终结之后,19世纪的欧洲发现自己面对着在上一个世纪中由孟德斯鸠和卢梭理论化了的两种宪法模式:英国模式和法国革命的模式。前者,英国模式,具有自由主义的和资产阶级的倾向,人们确认它是来源于日耳曼的,但实际上,如同我们已经看到的,它包含了不少罗马宪法的原则;后者,即法国模式,具有民主的倾向,与共和制的罗马宪法有更直接的联系。当然,这一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喜欢第一种模式。

——摘编自阿尔多·贝特鲁奇《罗马宪法与欧洲现代宪政》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英法政体的模式,并结合所学归纳法国启蒙思想家们的核心主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