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当人口少到可以充分保障公民间的了解、交往、并彼此尽可能保持友善的时候,小型公民共同体的优势才能显现出来。按照他的计算,这种共同体理想的公民人口为5040人。柏拉图的这一主张(     
A.深受寡头政治实践的影响B.为奴隶制的实行铺平道路
C.构成西方哲学的精神内核D.是对城邦制度的政治构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苏格拉底认为,追寻智慧的首要前提是要承认自己的无知,也就是要保持一颗好奇的求知心和一股执着的求知欲。要排除一切有碍于追求智慧的事物,勇敢地向智慧挺进。因为,只有智慧才是终极幸福的基础和永恒的保障。这一观点
A.凸显了美德的本性是知识B.体现了理性主义精神
C.旨在激发公民的参政热情D.呈现出主观主义色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是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一系列哲学命题,其中所贯彻的一个最严肃的主题就是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他旨在强调
A.认识你自己B.中庸之道的人生境界
C.美德即知识D.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在苏格拉底看来,城邦最需要的是织工、农民、鞋匠和建筑工人;在这些人仍不能使城邦自给自足的时候,还需增加冶工、牧人、商人和小贩,这种设想蕴含着
A.专制主义理念B.自由主义精神C.法律至上原则D.小国寡民情结
2021-10-07更新 | 4877次组卷 | 4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柏拉图(前427—前347)认为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哲学家——所谓的"哲学王"来担任,因为"哲学王"最富有智慧,最具正义感和理性。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暴露B.雅典民主处于鼎盛时期
C.政治民主化改革尚未完成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某学者认为“对古代希腊人来说……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衰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下列选项中与上述观点相接近的是
A.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苏格拉底认为追求灵魂的善,对于人来说更为根本
C.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存在于人类灵魂中
D.亚里士多德认为庄重是自傲和顺从的中庸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苏格拉底的朋友得知其死刑即将执行,就赶来劝说苏格拉底同意他的逃狱计划,但被拒绝。在苏格拉底看来,如果自己被处死,会对亲人朋友、对那些本来可以挽救他生命的人们造成打击。但如果逃跑,伤害城邦颁布的法律是更为严重的后果。这表明苏格拉底
A.将法律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B.以死唤醒人们认清雅典民主的弊端
C.认可了法庭对他的罪名指控D.坚信自己的信仰能够挽救城邦危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亚里士多德认为:常人既不能完全消灭兽欲,虽贤良也未免有热忱,这就往往在执政的时候引起偏向。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祇和理智的体现。据此可知,他强调治国应体现
A.贤人执政B.王在法下C.道德优先D.理性至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苏格拉底创立了独特的问答法,其分为三步:第一步,用诘问的方式使人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第二步,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并得出结论。由此可见,苏格拉底问答法
A.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B.弥补了智者学派理论上的缺陷
C.以否定权威为出发点D.使理性占据希腊社会主导地位
2020-09-28更新 | 614次组卷 | 2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苏格拉底与游叙弗伦在王宫前廊相遇,游叙弗伦要告自己的父亲杀人。苏格拉底开始表示不理解,但他相信,游叙弗伦告父亲是有理由的,他之所以做出控告父亲的选择,是因为他的虔诚,即对神无所隐瞒。可见,苏格拉底
A.强调神性B.注重人权C.倡导民主D.推崇理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