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国家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

——摘编自柏拉图《理想国》

材料二   柏拉图对正义这一政治价值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客观上促生了政治哲学,并促使它不断向前发展。他是西方最早对国家、政治等问题进行系统探索的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除了启迪后世思想家思考正义的问题、思考国家善治的问题外,还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正义的处方”,让人们从他的正义观里汲取思想的养分,引导我们思考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政体形式、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过一种良善的生活。

——摘编自拾克方、林建华《柏拉图政治思想的价值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的“正义”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柏拉图正义观产生的背景和实现国家正义的途径。
(2)根据材料二,分析柏拉图正义观的影响。
2021-04-19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精创】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荀子认为人们的物质欲望是生来就有的,“虽尧、禹不能去民之欲利”,如果任其发展,社会就会“争夺生而辞让亡”。但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并不可怕,任何人只要能努力学习,专心致志,按人为的社会规范行事,积善而不息,就能成为君子。荀子提出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尚贤使能,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的社会,他主张由贤者、能者统治国家,由他们制定出礼义、制度来教化人们,引导人们的人性向善的方向发展。荀子以舟和水比喻君民关系,提出“爱民”“利民”“惠民”“宽政”等一系列主张,并认为这是社稷长治久安之本。

——据刘军鹏《荀子社会管理思想研究》等整理

材料二   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发扬光大了其人性本善的观点。他特别强调灵魂中有理性的因素,认为人要不断制服和排除自身非理性的欲望,有理性的生活即是有德性的生活。柏拉图倾向于斯巴达的政治,认为人只有受过教化才能成为杰出的人。柏拉图还认为,智慧是最高的品德,通过知识的获取而得到的就是智慧。因此他十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把“至善”作为理想人格的最高标准,把“善”与“智”统一起来。在柏拉图所设计的“理想国”里,是由“哲学王”来统治的,武士们用忠诚和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哲学王”就是集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于一身的贤人,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把国家和个人引向“至善”。

——据李革新《灵魂的净化——柏拉图哲学的内在精神》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与柏拉图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与柏拉图提出的理想社会的不同历史结局,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与柏拉图思想共同的历史价值。
3 . 根据下列材料信息及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学派中的)一些人则把自然与法律对立起来,强调自然(注:这里指人的本性)是不可抗拒的……因此,他们要求废弃约束违反自然的法律、习俗和伦理,建立起与自然相符的法律和习俗。普罗泰格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二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正义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

——《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材料三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之《哈姆雷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智者学派的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
(2)材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怎样的思想主张?它们的重大影响主要有哪些?
(3)材料三赞美了什么?反映了文艺复兴的什么核心思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是航海的民族,希腊人在从事海外殖民和贸易的航海活动中很容易发现天文、气象、海流等自然现象的规律性。……一旦人们知道经验观察可以发现规律,并能做出正确的预测时,他们眼里的世界就不再是受外部力量任意支配、变化无迹可寻的现象;人们开始有了变化的观念,有了秩序和原因的观念,并且认识到,秩序和原因就在运动变化的事务之中。

希腊哲学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伊奥尼亚派,其哲学主张具有较浓厚的自然科学色彩。该派代表人物为米利都的泰勒斯,他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他第一个提出了“什么是世界本原”这个有意义的哲学问题。他的回答是,水是万物的本原,并试图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

——摘编自赵敦华《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苏格拉底是一个出身于雅典中产之家的公民,在辩论之中度过了一生。并向青年们教授哲学,但不像智者那样为了钱……苏格拉底始终一贯地坚持说他自己一无所知;但是他并不以为知识是不可得到的。正相反,他认为追求知识有着极大的重要意义。他坚持说,没有一个人是明知而又故意犯罪的,因此使一切人德行完美所必需的就只是知识。柏拉图出身于雅典望族,雅典在与邻邦斯巴达的战争中战败时,他还是一个青年。他把失败败归咎于民主制……因此他主张统治者必需是哲学家,公民应该分为三个阶级:普通人,兵士和卫国者。只有最后的一种公民才能有政治权力。

——摘编自[英]罗素《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哲学起源的客观条件,并指出其与自然科学派哲学起源的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两人的主要哲学主张,并指出影响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时代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 (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 .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怎样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 •路德的主张,并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这些构想是材料三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个惊人的现象,开天辟地的人类智能大师们,都诞生在2500年前:孔子、释迦牟尼、亚里士多德……

——余秋雨《中华文明一定是21世纪文明图谱中的主角》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材料三   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孔子、亚里士多德在各自国家学术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治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在思想和教育方面有怎样的相似之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是否一切共有才是最好的政体?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述的苏格拉底就是这样主张的。他主张财产公有,甚至妻子、孩子也公有。我们认为这样做有许多弊病。首先,苏格拉底这些主张的前提是城邦的一切,共同性越大就越好,这是错误的……其次,苏格拉底提出的达到同一的手段也是不足取的。先说孩子、妻子公有问题。若如此,凡是真正公共的事,势必最少有人过问。人们只关心自己有关的事。对孩子亦如此,任何父亲都不关心任何一个孩子,而且传统的亲缘和人伦关系也遭破坏。……再说财产公有问题,要农民的财产归公,势必引起纠纷,劳多得少的人会埋怨少劳多得之人。……此外,统治者永远是统治者,不轮换、不更替,这也是危险的。……柏拉图的对话优雅、新颖、思想深刻,富有创见,但不够完善。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根据材料回答,苏格拉底所认为的最好的政体是怎样的?
(2)根据材料回答,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的理想政体具有怎样的不同看法?
(3)从材料中,你对学术的发展有何看法?
2019-07-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人民版历史选修四人物评说练习:专题二测评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作为人文主义起点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德性是其共有的特征,然而细究其内在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有不同之处,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


(1)结合先秦儒家的思想主张,归纳儒家人文主义“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的主要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的表现。
(3)根据材料归纳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的异同点。

2019-06-3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练习: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辩论是思想的交锋。在古代,无论东方西方,都有辩论的传统。在中国,我们在先秦诸子的典籍中能看到很多这样精彩的片段,比如惠施和庄子的辩论,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墨子和公输班的辩论。西方同一时期,古希腊的辩论之风很盛,他们认为辩论是发现真理的最好方法,苏格拉底与梅勒土斯的雅典法庭之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其舌辩逸事勾勒了人类文明史上雄辩与诡辩、逻辑与反逻辑的起点。

——李雪颜编《宋元舌辩智慧》

材料二:辩论之风不仅在中国,古希腊亦蔚然成风。在古希腊,人们拥戴能言善辩的人为“智者”,当时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能言善辩,亚里士多德专门著有《辩论篇》《辩谬篇》讨论辩论术。论辩在先秦既是统治阶层内部劝谏的主要方式,也是诸侯国间利益争夺的手段。战国是士阶层最活跃的时期,游说是职位晋升的平台,口才是博得君主赏识的基础,争辩之风盛极一时。

——魏玮《从先秦寓言到俗赋》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不同的时代背景分析形成各自的论辩文化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古代中国与古希腊论辩文化对各自国家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