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公元前4世纪以后,在西亚、中亚和印度等地,曾出现希腊文化被当地民族利用和改造的现象。如阿波罗被认为是佛陀,赫拉克勒斯成了护法金刚,特洛伊的故事则成了印度、萨珊波斯艺术的主题。形成这一文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B.亚历山大远征传播了希腊文化
C.亚洲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D.希腊建立起环地中海商业霸权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
A.否定绝对权威B.追求功利的主张
C.强调人类理性D.重视道德的主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苏格拉底的朋友得知其死刑即将执行,就赶来劝说苏格拉底同意他的逃狱计划,但被拒绝。在苏格拉底看来,如果自己被处死,会对亲人朋友、对那些本来可以挽救他生命的人们造成打击。但如果逃跑,伤害城邦颁布的法律是更为严重的后果。这表明苏格拉底
A.将法律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B.以死唤醒人们认清雅典民主的弊端
C.认可了法庭对他的罪名指控D.坚信自己的信仰能够挽救城邦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认识你自己”原本是一句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石柱上的著名箴言,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苏格拉底这一做法
A.违背了真诚的道德原则B.表明其对神灵的怀疑和亵渎
C.体现人文精神根植久远D.体现出哲学源于宗教神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实行人治和法制
2020-11-20更新 | 328次组卷 | 100卷引用:2010年唐山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他主张有知识的人才具有美德,才能治理国家。知识是可敬的,但并不是从外面灌输给人的,而是人的心灵先天就有的。把人先天就有的、潜在的知识和美德诱发出来,这就是教育。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
A.通过教育实现知德合一B.唤醒人内在的理性精神
C.教育主要服务城邦政治D.接受学校教育是必要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苏格拉底即使在被自己同胞不公正地判处死刑之时仍大谈“遵道德、重公义,法律至宝,法制为贵",认为人生价值莫过于此。这说明苏格拉底
A.始终践行“美德即知识"B.对民主缺陷感到无奈
C.坚定地捍卫法律尊严D.无声地反抗社会精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A.提倡民本B.呼唤仁爱C.倡导美德D.强调理性
2020-10-16更新 | 84次组卷 | 36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实验班)
9 . 钱穆指出,希腊社会上有一批所谓“哲人”,他们到处游行,教导青年,作为演讲和许多奇怪的辩论,造成希腊很坏的风气。于是有了苏格拉底,他讲述人生的共同真理;有了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共同之处在于
A.主张教育为国家政治服务B.将教育与哲学理想相结合
C.强调培养具有独立人格之公民D.努力补救极端个人主义之流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苏格拉底认识到当时社会已从原来的“有序”变成“无序”从原来的“治”变成了“乱”。外部世界的失落,促使他转而经营人的内在精神大厦的设计和建设。“内在的精神大厦的设计和建设”指
A.重建雅典的有序社会B.恢复雅典城邦的繁荣
C.构建民主和谐的社会D.重构社会道德价值观
2019-12-12更新 | 622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磁县一中,邯山区一中,永年一中等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