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达·芬奇用艺术形象向欧洲中世纪压抑人性的神学统治和和禁欲主义宣布:人从禁欲主义中解放出来,它不再是徒有形质,没有七情六欲的模具,人能向人微笑了!所以《蒙娜丽莎》具有了强烈的时代精神……《蒙娜丽莎》如亮丽的玫瑰刺破了午夜的黑暗与沉寂,给人们的心注入一缕芬芳与希望,成为欧洲人结束中世纪漫长痛苦生活的标志。

——《人性的觉醒与写实风格的复苏——浅议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油画》


(1)材料中的“时代精神”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蒙娜丽莎》创作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马丁·路德改教时,大力提倡四大原则:“人人为祭司、人人有召命、人人是管家、人人有圣经”。他认为每个人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而上帝对人的呼召也是平等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为突破欧洲中世纪的黑暗,迎接近代化的发展,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


(2)马丁·路德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思想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   18世纪开创了人类的启蒙理性。卢梭在这一时期,作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表登上了历史舞台。他挑战旧制度,傲视传统观念,勇往直前地追求真理;在对社会理论的探讨和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上,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和勇敢,歌德曾评价:“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的理解,概括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的。
18-19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2 . 人文主义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主张?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二相比,人文主义有何新的发展?
2018-10-15更新 | 250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必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列宁曾说:“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智慧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而宗教就是唯心主义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神学统治的年代,盲目信仰、禁欲主义成为至上的美德和追求,人类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生活。

——张成岗《从神本到人文:“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解读》

材料二马西莫·菲尔波精辟地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罗马的辉煌,成为数十年间杰出的艺术家们荟萃的中心,如果没有教会的大量订货和教皇与红衣主教们用之不竭的消费,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些都是最重要的社会前提之一。”

——欧金尼奥·加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材料三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

——彼得伯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

材料四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欧洲人的精神世界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辉煌的社会前提。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宗教题材的艺术品”在立意上有何新变化。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及其神学”遭到“怀疑及反感”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宗教在这一时期的社会转型中的历史作用的变化。
19-20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这些思想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著作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启蒙运动如何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学者大致上对基督教采取的观点颇类似于古人的宗教观,那就是:宗教是个基本的存在,大体而言是件好事或者说有存在的必要,只是世界上还有更多的事情值得关注。宗教不该钳制生活和思想的一切,而这正是教会一贯的目的。随着文艺复兴来到,在世俗的世界里,宗教可以存在,但是属于私人事务,或是一群人受到某些信念所吸引的结社团体——就像我们今天的世界。宗教不能左右社会,不能强制每个人遵守规定和仪式,也不能宰制思想。

——摘编自约输.赫斯特《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材料二   中世纪罗马教廷把下列书籍列为禁书

书目作者生卒时间节选内容
《天体运行论》哥白尼14731543如果真有一种科学能够使人心灵高贵,脱离时间的污秽,这种科学一定是天文学。
《九十五条论纲》马丁.路德14831546观点:主张因信称义,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17世纪,英国民主思想的火种被移民传入北美。五月花号公约带来契约思想,特许状带来了政府必须保卫地方特权的思想。18世纪,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对英国自由的描绘、对法国政治黑暗的抨击,受到北美人的欢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对英国政制的研究,引起北美思想家的重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此时已相当流行。

——摘编自李永清《略论美国启蒙运动的思想渊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学者对待基督教(宗教)的基本态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部著作为什么会被罗马教廷列为禁书?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启蒙思想来源的特点,简述启蒙思想对18世纪北美发展历程的影响。
6 . 先进的思想引领时代发展,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出生于春秋后期的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提出核心观念“仁”,意为关爱他人,进而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孔子对现实不满,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应当有所改良。汉代以后孔子的思想主张逐渐成为封建统治的主流思想。

材料二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复兴”的原意为“再生”,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其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反对禁欲主义,崇尚理性。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才辈出,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以上材料改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

材料三   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主要来源于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学说以及“三权分立”思想,同时也受到中国古代民权思想的影响。然而他的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则受到了十月革命胜利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文化的巨大影响。

——摘编自史艺军、宋晓敏《从文化视野看孙中山三民主义》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张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以后孔子思想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人文主义的内涵。概括材料二中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社会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产生的背景,并指出其突出作用。
2021-11-10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实验高级中学(新洋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7世纪,各种重大事件和人物在文艺复兴这座大舞台上风云聚会。只有当文艺复兴的个人主义精神进入神学领域及基督教会的信仰层面,欧洲才爆发具有重大意义的反抗罗马教会的宗教改革。在文艺复兴巅峰时期,通过联姻形成的西班牙国家,热衷于宗教传播,近海宜商的地理环境,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动摇了宗教神学理论的基础,理性思考导致了科学革命,科学革命成为文艺复兴的最后表现,也是它对现代世界观的突出贡献。米兰多拉创作了《论人的尊严演说》成为文艺复兴的人道主义宣言,为后来以理性为基础的政治哲学引导社会政治革命方向、确定以个人权利和社会契约为核心的政治形式奠定基础。文艺复兴推动了一场自发的、越来越广泛地革命意识产生,它真正影响到西方文化的每一个方面,西方文化发展毫无疑问的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

——摘编自上海社科出版社出版《西方思想史》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比较开明的英美新教传教士开始认为,他们的工作应当是“世俗化”,由宗教宣传扩展到对西方知识和文化的介绍。以前的重点一直是“把异教徒从地狱的苦难中解救出来。”而现在的问题则是要“把异教徒从现实苦难的地狱中解救出来。”在中国沿海通商口岸,有许多传教士设教堂、办学校,发表公开演讲,开办图书馆、博物馆和医院,出版报纸和杂志,传播西方文化。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近代中国“两级相逢”,中西文化冲突是这个时代的突出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方相斥相纳的历史。

——摘编自李金娜《梁启超晚年的中西文化观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促进宗教发展的史实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70年代前后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的变化及主要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变化并谈谈你的认识。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了两场重要的文化运动,一场是南方拉丁文化圈的文艺复兴运动,另一场是北方日耳曼文化圈的宗教改革运动,这两场运动构成了从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向西方现代文化转化的重要标志。但是从时代精神的角度来看,这两场运动虽然在客观上导致了西欧社会的一系列变化,它们却并没有开创出西方现代文化赖以生长的理性精神。文艺复兴提倡一种感性的快乐,宗教改革则弘扬一种虔诚的信仰,这两场运动的推动者们对于理性都不感兴趣。西方文化的理性精神是从17世纪开始茁壮成长的,1718世纪对于西方文化来说,才是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两个世纪,而启蒙运动则构成了这两个世纪的重要标志。正是经过启蒙运动的洗礼,一个全新意义上的西方现代文化才得以产生。

——摘编自赵林《西欧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作为生活在无论是思想还是社会都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新一代西方学者有着不一样的视角,他们对启蒙运动的研究开始转向,不再从一种整体性上研究启蒙,开始重点研究法国启蒙运动内部的差异性;同样,也不把法国的启蒙运动看作启蒙运动的唯一表达,而开始在空间维度上关注诸如苏格兰启蒙运动、意大利启蒙运动等多种类型的启蒙运动,从而在多样性的维度推进了启蒙运动研究的深入。另一方面,学者们也开始从以前只研究启蒙哲人这些精英思想家转向研究普通人如何接受这些思想,将“启蒙”发展成为了一种“运动”。

——摘编自《“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从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向西方现化文化转化的标志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存在哪些不足?其不足后来被哪一历史事件所弥补?结合所学指出这些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之后启蒙运劝研究方向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2022-03-0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
9 . 思想解放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的言论

伊拉斯谟(1466—1536)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
彭塔诺我创造了我自己
博丹(1530—1596)国家起源于家庭,国家是民族利益的集合整体;主权是国家最本质的特征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发生也与自然科学有密切关系。……牛顿的朋友记载:在晚餐后……我们就走进花园,在苹果树下饮茶。在闲谈中他告诉我说正在思考引力的问题。事情的起因是:当他坐着冥想时突然苹果掉下来。他心里想:为什么那个苹果总是垂直地掉在地上。为什么它不斜着掉下,或者往上飞去……无疑地,原因在于:地球在吸引它。一定存在着一个吸引的力量,而吸引的力量一定在地球的中心,而不是在地球的任何一侧。因此,苹果才垂直落下,或者朝向地球中心落……伟大的……发现……揭开了宇宙的面纱。……自然界俨然成为一架按照自然法则运行的庞大的机械装置……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及社会的永恒的法则。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


(1)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的关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家对启蒙运动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10 . 启蒙与人类共始终,是对于判断力和自我思维能力的关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思想史学者曾有如此比喻:“从前,有一对秀发白肤的孪生兄弟,一名文艺复兴,一名宗教改革,不堪鞭笞辱骂,起而反抗其恶毒、然而衰老的继母。”

——摘编自陆锋明《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之发韧》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法国最为声势浩大,高扬理性之光,驱逐社会黑暗是运动宗旨,试图确立理性的绝对权威的同时,并用理性的神话代替了之前的神话,但也暴露出了弊端,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就是启蒙运动理性发展的极端化表现。

——摘编自徐佳梅《康德启蒙哲学的尺度与限度》

材料三   需要启蒙的也不仅是过去与现在,它还与未来同在;需要启蒙的也不仅仅是一种从神学和封建文化中摆脱出来的启蒙,也是一种从自身造成的科学技术化统治中,从科学万能、理性至上中摆脱出来的新启蒙。启蒙的最根本意义便是不断确立起人的独立主体意识和自由理性思考,将人之存在和生活意义真正置于人的自身的自主思考、判断和创造之上。

——摘编自张能为《伽达默尔的“第三次启蒙”与当代启蒙意义之复杂性理解》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继母”是谁?学者为何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称为“孪生兄弟”?
(2)据材料二,归纳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列举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及其政治主张。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的主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启蒙”的认识。
2022-02-1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