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大学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已具备雏形。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欧洲大学日趋保守,由经院哲学把持的大学课堂几乎拒绝一切新知识,大学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14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冲击下,各国大学先后发生了相应的变革。

——贺国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材料二   在新兴权贵阶层的主导下,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大学针对这种扭曲人性的神学教育,提倡以人为本。解放人性,反对愚昧迷信神学思想的教学理念,极大地冲击了宗教神学教育,人文主义教育逐步成为意大利大学的主流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大学提出只有周全地掌握知识才能使人真正认识“上帝”,认识自我。这一时期意大利的大前辈创作绝把历史纳入大学课程里来,使的历史学的重要性达到空前高度,职业性学科主要分为法学、医学和种学三类。各个大学里所设民法教授的数量相比以前都有大幅增加;医学中对解剖学的重视和医学人文主义画出现使得学科课程有了很大的改变和发展。在15世纪末以后,数学的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代数和几何都成了数学学科的内容,数学在天文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除此之外,绘画艺术、音乐和体裁他成为大学学科的组成部分。与人文学科相比,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里自然科学的地位相对较低。

—摘编自陈超《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学的教学革新及其当代意蕴》

材料三   与文艺复兴相比,宗教改革更具群众性和革命性,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也更为强烈。宗教改革前期大学入学人数起初是突然下降的,但最终大批学生又回到了大学。在16世纪新大学遍布欧洲。德国新建了9所大学。其中路德教派建立了马堡大学、耶拿大学和柯尼斯堡大学等。在西班牙,不仅新建了两所,而且大学注册人数明显增长。在瑞士,加尔文派于建立了日内瓦学院(大学),鼓舞了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和哈佛学院的创办。……宗教改革“以地方世俗政府的智力权威取代天主教会的权威",这一变化意味着高等教育机构较之以往更加最为政府的工具。……宗教改革时期的高等教育还在多方面取得了进展。人文主义课程在许多学校中得以保留,16世纪40年代,维滕贝格大学成为自由教育的中心,吸引了包括丹麦天文学家第谷、英国人文主义者延德尔和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哥白尼的学生雷蒂库斯于1540年将哥白尼的“日心说”印刷出版,首次解释了哥白尼的新观点。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成为重要的科学研究中心。哥白尼和伽利略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完成了他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

——贺国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后期,各国大学发生变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学教育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宗教改革对大学教育带来的影响。
2 . 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重大转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4世纪中期的意大利;薄伽丘小说的“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是对古典拉丁文化的直接挑战,也是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导……在对教会和君主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嘲弄过程中,薄伽丘实现了为市民阶级价值观念张目的人文关怀主题。

——张缵、江宁康《文艺复兴与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路德认为,只有信仰基督,才可得到上帝的恩典……只要心存信仰,人的获救就无需教士的中介作用,不必求助教皇和教会……。路德新教所推崇的权威《圣经》,也不是如天主教解释的那样,是一本只有教皇可以解释的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教条主义的经典,而是一本人人可以阅读和解释的,并在其中得到人与上帝交流的福音书

——李平晔《人的发现——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   孟德斯鸠不但抨击暴君政体,而且他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现。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薄伽丘小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薄伽丘小说产生的经济根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具体办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一词,原意为“再生”。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瓦萨里在其《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中,始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了这一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

材料二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要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

材料三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由此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恩格斯说: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性质及其精神内核。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并归纳宗教改革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写出其代表人物(两位即可),并分析这场运动产生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是薄伽丘最优秀的作品,它的主要内容是10个男女青年一起到郊外避难,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共讲了100个故事。该作品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会。

——摘编自刘炳范(外国文学史)等

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灵魂得救,要靠个人的虔诚信仰,“圣礼”不是主要的,更不需要教士的监督和干预。

——摘自刘明翰《世界通史》

材料三 孟德斯鸠认为,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就得分散和牵制权力,“以权力约束权力”。由此,他以君主立宪制为前提,首创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即议会控制立法权,君主掌握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

——摘编自马鸣庵《三权分立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薄伽丘最优秀的作品及其抨击对象。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归纳马丁.路德和孟德斯鸠的核心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位历史人物所具有的共同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以来,城市贵族和富裕的商业资产阶级乐于将自己的子女送至大学和各类专门的学校。16世纪末,威尼斯成年男性的识字率提升到33%,成年女性的识字率约为13%。印刷书籍不仅成功颠覆了中世纪手抄书制作烦琐、流通缓慢、价格昂贵的“奢侈品”印象,更以其多样的装帧设计、丰富的内容题材、低廉的价格和快速的流通渠道,满足了社会不同阶层对书籍消费的需求。除了针对专业人士,如教士、律师、人文主义学者等出版的大开本、装饰华丽的职业用书之外,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也开始流行小开本、对页、便携的通倍读物和方言书籍。购买和收藏书籍成为意大利人民文化消费活动的一大亮点。

——摘编自尚洁《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文化消费》

材料二   17世纪末,英国报纸行业发生巨变,非官方的报纸《邮政男孩》和《邮政人》出版,占据了英国社会市场。到18世纪时,报纸行业已经颇具规模。1702年,英国第一份国家性质的报纸《每日新闻》诞生,随后各种全国性报纸纷纷出现。18世纪中期,伦敦许多报纸发行量已超万份,比如服务于工人阶级的《手工艺人报》。这些报纸除了向特殊人群提供专门信息外,还大量刊登政治新闻,是民众了解国内外政情的重要媒介。报纸也成为当时阐释社会活动之思想的重要平台。

——摘编自贺添奕《试论17〜18世纪英国民众阅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5〜16世纪意大利盛行购买和收藏书籍之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7世纪末以来英国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为非作歹的坏蛋,摇身一变,披上一件法衣,成为了神父。“本来是只吃羊的狼,现在竞成了牧羊人”。而且声誉日增。他编造了一套神话,骗取了一个头脑简单的妇女,使她还以为蒙受天使的垂爱。但神父好计败露,成了过街老鼠。

——《十日谈——第四天,天使出丑》

材料二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它们发生的时代背景。
(2)归纳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只有获得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要“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   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发生的哪一重大变革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体现的核心思想。
(3)据材料三,概括孟德斯鸠的法治思想主张。并列举东西方实践孟德斯鸠思想的法律文件。
8 . 西方人文主义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具有丰富的含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苏格拉底之攻击,哲学史家颇轻忽辩者(智者)的地位。但事实上,辩者对希腊人文主义之发展甚具功绩。普罗泰格拉以人为万物之权衡,近人论西方人文主义者犹多奉之为不祧之祖,……大体言之。辩者思想乃是对于此前重自然之哲学的一种反动。“人为万物之权衡”一语虽提高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但也有其流弊。因为此所谓“人”乃指个别的人而言。个人与个人既不能尽同。而宇宙之本物又万殊,这样一来就非演成“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局面不可。

——余英时《西方古典时代之人文思想》

材料二   建筑是一件合作的事业,故不甚能代表个性,但对于民族性和时间性,它却能表示出来。上古之时,希腊与罗马的人生观,是偏于现世的,他们的眼光,是侧重地面的,故他们的建筑,方基巨柱,使观者的目光,左右行而不上下行。到了中古之时,人民以宗教为人生的依据,所以中古的建筑都不含告诫,观者说:“你们且忘了地下,望着天上,使你们的灵魂,随着那颖巍巍尖塔,去与上帝接近罢!”到了文艺复兴之时,人民的希望及目的,又渐渐地由天上移向地上,由世外移归世内,于是宽基厚柱、圈拱低窗的建筑,又成为近世人生观的表征了。

——陈衡哲《西洋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并评价智者学派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形式并概括该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涵。
2022-07-2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回民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子充分肯定,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众多奇妙造物中最奇妙的”。人文主义者并没有否定上帝的至高无上地位,但他们关注的焦点由上帝而转向了人。……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积极地生活。他们赞美爱情,歌颂创造,追求平等自由,肯定财富占有,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守贫等观念弃置不顾。

——摘自徐国辉《论彼特拉克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启蒙学派的思想家们公开宣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他们的思想先驱。但在启蒙学派那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已具体化为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而这种政治经济上的要求迫切需要理性加以论证,要求获得法律上的保证,理性成为人们评判一切的标准。而理性与科学又相互联系,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科学理性精神更加根深蒂固,甚至哲学研究、社会研究、政治学研究、伦理学研究等都深深打上科学的烙印。

——摘编自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2)综合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
2022-07-2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大练习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17世纪初,在人文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下,中世纪的神学冥想被一种积极的现世生活精神所取代。薄伽丘的《十日谈》以世俗的视角颠覆了教会的神圣性;拉伯雷的《巨人传》中的巨人父子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价值标尺;莎士比亚的戏剧充满了人文主义者的怀疑精神;蒙田更将这种怀疑反省的力量注入近代理性洪流之中;托马斯·莫尔则创建了西方思想史上最早的乌托邦世界,传达了他理性政治、理性国家的构想。

——摘编自郑艳《理性与人道:西方文学人文精神的彰显》


(1)根据材料,概括人文精神在14—17世纪初文学著作中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人文精神在这一时期其他领域的表现,并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