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汤显祖(1550-1616)生活在明朝晚期。少年时代的汤显祖深受儒道思想影响,“家君恒督我以儒检,大父辄要我以仙游”。1583年汤显祖中进士,1591年因抨击朝政,被贬浙江遂昌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汤显祖的剧作多作于为官闲暇时间,1598年完成杰作《牡丹亭》后,终因触怒权贵而愤然辞官,回到故乡江西临川。汤显祖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以戏曲成就为最。《牡丹亭》与《紫钗记》歌颂爱情,是儿女风情戏,《南柯记》与《邯郸记》针砭时弊,为社会风情剧,四剧皆有梦境,合称“临川四梦”。市井百姓、文人学者无不赞其“技出天纵、匪由人造。”“《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

——摘编自徐朔方《汤显祖年谱》

材料二   莎士比亚(1564-1616)出生于英国中部的市民家庭,为谋生步入剧坛。作为职业戏剧创作者,莎士比亚戏剧深受古希腊戏剧理论和文艺复兴作品影响。他一生与戏剧、剧团、剧场密不可分,一共完成了37部剧作,以独特的方式在舞台再现了新兴市民阶级的生活理想和价值观。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民族自信空前高涨,为了使剧本剧情更加贴近16世纪的英格兰市民社会,莎士比亚努力摆脱古典戏剧的束缚,自由剪裁拼合人物,插入各种细节,比如苏格兰的五步舞,下半身套着灯笼裤的德国人。莎士比亚在贵族与平民、古典传统与现代民众等方面找到了新的平衡,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

——摘编自李伟民《中西文化语境里的莎士比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时代背景。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莎士比亚创作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的海军强国,经济繁荣,文学璀璨辉煌。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尽管如此,伊丽莎白女王并不阻挠莎士比亚创作,反而支持莎士比亚剧院。

莎士比亚戏剧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随着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莎士比亚戏剧迅速膨胀为世界性的戏剧遗产。

材料二   受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以情反理”,《南柯记》《邯郸记》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秩序的批判意识和否定精神。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作为一个正统的士大夫文人,他的表现对象只是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影响力局限于文人圈。

汤显祖遵循曲牌体戏曲规范进行创作,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运用的是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其作品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但在广大普通民众中难以产生共鸣。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莎士比亚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文化也相应由中古形态向近代形态转轨。明清时期启蒙思想在学术上的表现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化的趋势。中国文化的近代性并非全然由西方舶来,而是西学与中国自发的启蒙文化互相激荡、互相汇合的结果。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已运用数学语言并且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

—摘编自冯天输《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

材料二   赢得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者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多方面能力的个人;充满竞争的生存条件也促使他们必须具有多方面的造诣。在意大利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17世纪,也是多才多艺之人辈出的时代。当时没有一部名人传记不在主人公的主要成就之外谈到他在其他方面的造诣,而这些造诣总是超出一般水平。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不但要研究古代经典理论,还要研究地理、历史、文学;不但要翻译古代的戏剧,还要同时兼做导演;此外,他还可能是一名地方长官、外交家。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中国思想文化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意大利思想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远在很久以前,我们就能在意大利随处发现一种自由人格的发展……但在13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正是在这种个体精神的鼓动下,人文主义者在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领域创造出无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不仅在意大利,在英法等国也有大量受人文主义影响的有个性的人和富有个性的文化创造。1617年英国学者弗卢德(Fludd)在他的著作中置入一幅插图,取名“完整的自然之镜和艺术想象”,将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机地包容在一个圆形的图案里,意谓世界是上帝的艺术品,而人是世界的中心。

——周春生《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个体精神》

材料二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20世纪20年代之初,个性解放、个人自主是思想界、文学界的共同关怀。但整体地看,当时感性的呐喊远过于理性的沉思。此下一直到对日抗战,这期间中国人纷扰不安,大家关心的主要是救亡图存的问题,只考虑大我,无法顾及小我的问题,更谈不到讨论小我精神境界的问题了。这是国家的处境所加于思想的限制。传统有关“个人”或“自我”的观念因此没有机会得到深刻的重视和认识。

——摘编自余英时《中国近代个人观的改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个体精神的表现,并说明这一精神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时的“个人自主”与文艺复兴时的“个体精神”的不同,并分析新文化运动后“个人自主”未能彰显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
……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三
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
(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
(3)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三的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既是一次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经济上,……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军事上,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摘编自岳麓版教材《中国历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摘编自岳麓版教材《中国历史》


材料三   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提倡以现代的人为中心、反对神权的人文主义思潮。人文主义者借助于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开展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史称“文艺复兴”运动。                                                              

——摘编自岳麓版教材《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写出两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艺复兴的先驱是谁?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4)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都是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请说说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人文主义者认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并时时意识到这一点。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

“我们时常纳闷,西方人何以竟想不到人生的意义在于纯净平安地享受生活。……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1934年林语堂《中国人》

材料二“……这解释了文艺复兴时期现世主义和人文主义存在的原因——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

“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往的中心都是人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想。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中西方人文主义的异同点。

2017-11-1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东西方对人性的不同态度,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社会的发展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是革尽欲,复尽天理。”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彼得拉克认为,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和幸福,应该是研究的主题。他说:“任何人都不愿成为一个不幸者,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应该用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要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正义,以及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及其实质。
(2)材料二反映出的思想主旨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
(3)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与材料二相比有何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