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服饰是文明的标志之一,服饰习俗体现着民族文化特色,反映着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点。

中世纪中世纪初期下层民众的服装以简洁朴素为尚,妇女不事打扮。平民贵族衣式相同,服装的等级差别主要表现在衣服质地和产地不同。而且把珠宝捐给教会,常服只以白色的肥大长衣和连袖外套为主,色彩素淡。”(《古今中外服装珍闻趣事》)
10世纪至12世纪10世纪男服变得更为贴身合体。这时女式服装变得宽大,衣袖加肥加长,头发蒙在披巾里边,身体被斗篷蒙起来。至12世纪宽松的衣服变得瘦窄,使身体曲线得以突出。(《欧洲中世纪生活习俗史》)
13世纪男女服装趋于一致,男服还有紧身衣及各式各样的外衣。这时护身外衣流行,适合旅行商贸穿用,妇女穿长袍,中间有缝,可便于劳动,收获时裙子口袋可装农作物。(《欧洲中世纪生活习俗史》)
14世纪至16世纪14—16世纪欧洲的统治阶级追逐奢华和享乐,无视宗教戒律,在服装方面表现尤为显著。“无论贵人、贵妇,皆如儿童之喜着新衣,喜戴首饰。此为善奢侈浪费之时代,此时人用三千头松鼠之皮以制一件外衣,而奥尔良公爵竟用七百粒细珠以绣一首诗歌于襟袖之上。”(《中古及近代文化史》)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解读中世纪欧洲服饰习俗的变化。(要求:主题鲜明,论述合理,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4至15世纪中期,英国教育由站在新视角下解读中世纪经典著作的伊拉斯谟文雅学识教育开始向以培养人的美德为重点的绅士教育转变;16世纪后期,英国教育更多向实用主义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自然科学知识教育也日渐受到重视。英国这一时期教育的发展反映出
A.新航路开辟刺激了近代教育兴起B.教育对国家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C.文艺复兴运动已在英国渐趋推进D.科技进步推动人文教育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据载,在佛罗伦萨洗礼堂大门的设计竞赛中失利后,布鲁内列斯奇去罗马潜心研习万神殿等古建筑。1410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积极投入大教堂穹顶的设计和建造。有建筑师追述,布鲁内列斯奇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重新发现了古迹的比例和尺寸……小心翼翼地沿袭古典的法则和样式以及正确的建筑比例”。下列各项中,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经典力学体系推动了建筑革命
②文艺复兴建筑受到古罗马文化影响
③罗马已取代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中心
④布鲁内列斯奇的事迹彰显了人类的勤勉和力量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2-01-12更新 | 3231次组卷 | 18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5近代世界思想
4 . 但丁在《神曲》中把市民阶级的代表贝亚特里丝描绘成引领天堂之门的向导,这种艺术构思增强了祛除教皇神圣魅力的符号作用,象征着世俗之人同样具有自主升入天堂的能力。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和民主愿望
C.严重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D.包含了信徒人人平等的现代市民宗教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英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西方,“英雄”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文学作品,意为“保护者”或“防卫者”,指介于神和人之间的“半神”,拥有神的血统或被赋予一定的神性。他们大多是战争中英勇无畏的战士,例如《荷马史诗》歌颂的英雄赫克托尔和阿喀琉斯,既拥有凡人之躯,又具备某些超自然的神性。

到了中世纪,英雄变成了提倡宗教道德和禁欲主义的基督教圣徒、殉教者。此外,欧洲四大英雄史诗《罗兰之歌》《熙德之歌》《伊戈尔远征记》《尼伯龙根之歌》皆大力赞颂封建贵族英雄,弘扬其忠诚、勇敢等品质。

1840年,英国史学家兼文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在伦敦做了轰动一时的“英雄崇拜”演讲。他宣称,人类既往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伟人的历史。他们是人类的领袖,是传奇人物,广义而言是开创者。他列出了六类英雄及代表人物(见下表),认为他们具有共同的品质,如英雄气概、独创精神、高尚品德等。卡莱尔以此控诉当时社会的空虚和庸碌无为,批判制度的腐败,希望再次出现巨人般的英雄。

英雄分类代表人物
神灵、先知英雄奥丁(北欧神话中的众神之首)
诗人英雄但丁、莎士比亚
教士英雄马丁·路德约翰·诺克斯(16世纪苏格兰宗教改革领袖)
文人英雄(产生于印刷普及之后)卢梭塞缪尔·约翰逊(18世纪英国文豪)
罗伯特·彭斯(18世纪苏格兰著名诗人)
帝王英雄(产生于政治革命之后,非世袭君王)克伦威尔拿破仑


解读卡莱尔的“英雄观”。(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2019-06-10更新 | 5230次组卷 | 57卷引用:五年(2019-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5近代世界思想

7 . 国家观念是一定时期人们对国家的认知,不同时代国家观念的内涵不同。

材料 中世纪的欧洲,教权不断扩大。11世纪末至13世纪末,基督教神权国家观(教权至上)成为国家观念最显著的特征。14、16世纪,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主张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第一次提出将主权视为国家的根本属性,主权是超乎公民和居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国家则是由许多家庭及其共同财产所组成的、具有一种最高主权的合法政府;主权具有绝对性、永恒性特征,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受限制。15、18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逐渐发展起来。英国思想家洛克发展了国家观念,强调代表人民意志的议会主权至上。卢梭的“人民主权说”成为西方不可超越的主权理念……在国家权力结构中“人民意志”被赋予更高的地位,为国民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与效忠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姚璐《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观念的擅变》

阅读材料,对西方“国家观念”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

(要求:包括趋势、阐述和结论三个部分;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