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核心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演变与革新——西方思想变化

时期思想变化
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思想家指出人类幸福的最高源泉基于理性的积极培养,这种培养有利于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培养和自我完善
14世纪文艺复兴提出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思想,即人的中心论,现实生活是由人缔造的而不是神创造和赐予的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发端于德意志,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即人们灵魂的获救靠自己的信仰,并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17世纪启蒙运动提出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思想,理性主义是民主和科学的外在表现,三权分立、天赋人权、唯物主义和社会契约论等学说不断涌现,直接冲击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摘编自钟华英《中外近现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表中任选两个时期,指出两个时期内西方思想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个时间段,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先进的思想引领时代发展,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出生于春秋后期的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提出核心观念“仁”,意为关爱他人,进而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孔子对现实不满,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应当有所改良。汉代以后孔子的思想主张逐渐成为封建统治的主流思想。

材料二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复兴”的原意为“再生”,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其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反对禁欲主义,崇尚理性。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才辈出,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以上材料改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

材料三   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主要来源于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学说以及“三权分立”思想,同时也受到中国古代民权思想的影响。然而他的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则受到了十月革命胜利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文化的巨大影响。

——摘编自史艺军、宋晓敏《从文化视野看孙中山三民主义》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张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以后孔子思想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人文主义的内涵。概括材料二中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社会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产生的背景,并指出其突出作用。
2021-11-10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实验高级中学(新洋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帝国兴起之初即形成了较为强大的中央集权,以皇帝为中心的庞大官僚机构层层控制着包括教士在内的社会各个阶层,教、俗两大主流文化在拜占庭帝国不是作为对立物存在的,而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拜占庭文化在其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尚古倾向,兴建的“新罗马”城无论从整体规划、具体建筑样式,还是内外装修、建筑材料都模仿古典希腊罗马建筑。同时,拜占庭文化还兼收西亚、远东民族文化营养融合在自身之中,以满足新的需求和弥补自身的不足。在4世纪到15世纪的千余年期间,拜占庭文化一直是该地区发展水平较高的文化之一。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文化的特征》

材料二   纵观拜占庭历史,其文化科学受到历史的传统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使人们更乐于因循传统而不思进取;国家和教会对人们思想和文化活动的干预性太强,皇室成员虽积极参与拜占庭文学和史学创作活动,但这种参与却一向以“罗马地中海世界一统”的正统思想为基础,着力于恢复“往日的”辉煌和中央帝国的强大,并不十分鼓励人们的创造性。因此,真正使古代典籍重获新时代的生命力的,还是那些属于文艺复兴新时代的意大利人而不是古代希腊人,也不是那些已经习惯于僵化教条思维模式的拜占庭人。

——摘编自徐家玲《拜占庭与西方世界的文化联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文化的特征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拜占庭学者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在继承古典文化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及其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佛罗伦萨出现了繁荣的工商业,科西莫·德·美第奇就是工商界巨头。为了摆脱主教控制而独享统治该城的地位,他大力资助学者,四处搜集拉丁手稿,出资让学者翻


译希腊文典,鼓励建筑师吸收古典形式,雕刻家模仿古代人物雕刻。没有他的金钱,人文主
义者和艺术家追求古典的理想将化为泡影。但他们并没有与基督教经典之间划出泾渭分明的界线。

—-摘编自中华世纪坛《艺术与人文主义革命》

材料二 基督徒的信仰和呼召,不再仅仅局限于"宗教"的层面或者修道院的围墙之内,而成为涉及人生各个方面的"全人"的信仰与呼召。基督徒在"属世"的领域;可以成为优秀


的科学家、成功的商人、勤劳的农民或者尽职的家庭主妇,来荣耀上帝,而不一定非要"出世"成为神职人员。

——基甸《宗教改革思潮对历史文化的巨大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者们"并没有与基督教经典之间划出泾渭分明的界线"的含义。
(2)指出材料二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观点出现的根本原因和实质。
2022-06-0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出版业。

材料一   16世纪开始,古登堡的印刷技术及大型印刷机被很好地用于出版行业,(欧洲)印刷品的外形开始摆脱之前的手稿或手抄本外形,印刷品的出版数量相比之前急剧提高。印刷出版行业在这一时期已经遍及欧洲几乎所有的主要城市,巴黎、威尼斯和里昂是当时欧洲的出版中心。出版行业的兴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人阶层,出于商业性的考虑,商人需要加强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在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后,他们受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商业生产经营模式的驱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拓宽印刷书籍的销售市场,为机械化生产提供了保证。不论是出于完全的经济目的还是怀抱宗教或政治理想,印刷商都亲历了宗教改革——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政治思想运动,而他们的出版行为,更使其第一次真正获得了上至国王、下至普通民众的重视。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给市民阶级和王权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带来了好处”。

——摘编自张炜《社会变迁的催化剂:16世纪英格兰的印刷媒介》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印刷术陆续传入我国,经不断改进,实现了从手工操作向机械化大生产的转变。报纸、杂志、近代新型教科书和连环画等大量出版。1879年,点石斋印书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第一家私人出版企业的出现。此后,近代性质的民营企业大量出现。在晚清经史子集出版以后,西方思想文化开始以图书(主要是译作)为载体,大量涌入中国,同时,晚清中国的图书典籍也被大量翻译成外文,广泛流入英、法、德、俄、日等国。

——摘编自肖东发、杨虎主编《中国出版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出版行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中国出版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2022-05-15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湖北专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材料二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孙子兵法·谋攻》

材料三   百家争鸣、文艺复兴分别是东西方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历史时期之一。从文化发生学来看,两段历史时期具有共同的社会基础;从社会转型来看,两段历史时期都随着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力量的出现,经历着社会的大变革从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外一种社会形态,具有共同的历史趋势,同时肩负着共同的历史使命,对社会、人性进行深刻的思考,呼唤新的社会、新的人。虽然中西方社会有历史共性,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如从结果来说,两者之后的社会形态有所不同。

——摘编自李静等《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则材料反映的社会信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比较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
2022-05-15更新 | 15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河北专版
7 .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些教书匠、艺术家、工程师打下了一个新的学术基础,等到文艺复兴,大量的古代经典又从远方的图书馆重新被学者们带回到人间。知识,再度从神回到人。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1)阅读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的兴起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角度理解“从神回到人”的涵义。

材料二   马丁·路德:“……除非我被《圣经》中的十诫判为有罪,或有其他显著的理由(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我并不接受,因为他们彼此互相矛盾),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因为违背我的良心,是错误又不安全的事情。求上帝帮助我!阿门。”

——【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宗教改革》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并概括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发展的主要贡献。

材料三   早在18世纪,启蒙运动的分裂已导致了两个“法庭”的对峙:伏尔泰的“理性法庭”在审判迷信的同时也显示了对人类情感的审判,他所推崇的理性是指与对神的敬畏、对权威的崇拜相对立,与自发的情感、主观的感觉相对立的人的明智的判断,独立思考和自我选择的能力……最终目的是创建理性的国家。卢梭的“情感法庭”在谴责奴役的同时也显示了对人类理性的排斥,两个“法庭”的对峙使人们陷于冷酷的(不人道的)“规律”与浪漫的(反“科学”的)精神之悖论中,同时也开始了走出困境的探索。

——摘编自秦晖《共同的底线》


(3)人文精神是人的价值尺度在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历史积淀。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理解:①试结合伏尔泰的思想主张,简述他追求的是怎样一个“理性的国家”。②卢梭的“情感法庭”体现了他哪一思想,说明这一思想如何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请任意选择一种认识加以说明)
2021-05-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人给人文精神下了一个定义:“人文精神就是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主米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摘编自黄牧航《抓住教学的核心概念——二听“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人文精神的定义”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看法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9-12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