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作品和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16世纪初的思想家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中写道:“神父们宣称‘草草背出祷告词,就算是合宜地履行了职责’;假如上帝能听到或听懂他们虚弱无力的祷告,我将十分惊讶。”他的著作《基督徒战士手册》号召弱化圣礼的重要性,并为人们的道德生活提供指导。这反映出伊拉斯谟(     
A.改变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B.揭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C.对教会进行人文主义批判D.突破了文艺复兴思想的界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佛罗伦萨的薄伽丘(1313~1375年)和布鲁尼(约1370~1444年)曾先后为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著书立传。但丁在薄伽丘笔下是“老师”与“新人”,在布鲁尼笔下是“公民”与“爱国者”。这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     
A.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多样性B.体现人的价值成为社会共识
C.思想解放重心已转向政治D.不同社会阶层价值追求分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绘画中的“透视法”,最基本的视觉效果是近大远小。(见图一)

图一:利用透视法画出的铁轨与车站

远古时期人们还没有掌握透视法,绘画以记录内容为主,景物无论大小远近,并排放置,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透视法在绘画中的运用完成了从无到萌发的转折。有的画作已能看出一定的透视效果。这符合古典时代崇尚真实”的思想与风气。欧几里得的《光学》和托勒密的研究,为绘画透视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在中古大部分时期,又几乎看不到透视法的运用了。画作主要服务于表现宗教故事或传达宗教信仰。可见,绘画艺术的发展不仅是技艺发展史,也是观念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史。

1417世纪,在欧洲画坛上,透视法转入蓬勃发展时期。在前人光学研究成果和艺术家实践经验基础上,意大利的阿尔贝蒂把定点透视理论纳入“绘画三要素”。随后越来越多的画作追求呈现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和自然感,融透视表现方法与人文主义精神为一体。(见图二)

图二:拉斐尔《雅典学院》

1819世纪,透视法仍然受到很多艺术家的尊崇,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19世纪摄影技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绘画还原现实的任务逐渐让位于照相机。此后出现了一些体现新的追求和理念的绘画流派,开辟了绘画艺术的新天地。

(1)绘画透视法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四次转折,任选其中的两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
(2)通过《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一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哪些写作“小史”的方法。
2023-01-07更新 | 1643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如表为文艺复兴时期三位作家及其作品的简介,由此可见,这三位作家的作品都(     
姓名作品简介
但丁《神曲》抨击教会的贪婪,歌颂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
彼特拉克《歌集》歌颂人类的爱情,主张摆脱教会禁欲主义的束缚
薄伽丘《十日谈》赞美了现世生活和青年男女的爱情

A.主张对天主教会进行改革B.宣扬爱情是人性的追求
C.鼓励人们去崇尚理性主义D.提倡回归人的自然属性
2022-09-28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拉斐尔的代表作《西斯廷圣母》。画中的圣母形象端庄而朴实,头上没有光环,衣着朴素,表情温柔,而旁边的教皇则身着锦袍,欢迎的姿态略显虚伪。这一绘画作品(     
A.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B.宣告理性时代的到来
C.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D.延续了神本主义的风格
2022-07-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拉斐尔创作了油画《西斯廷圣母》,画中的圣母显现出人间母亲的温柔、慈爱。就此画,一位评论家如此评价:“拉斐尔的理想是成为世界上最美好的人,是面对人,而不是宗教给予他的神。”该评论家意在说明拉斐尔(     
A.要求摆脱宗教束缚B.对理性王国的设想
C.强调人的独立自由D.诠释世俗的人性美
2022-07-0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16世纪初,米开朗琪罗两次为教皇设计陵墓。陵墓工程巨大,雕像颇多。艺术家把多年的抑郁、愤懑和屈辱,全部寄托在这座陵墓的各个雕像上面。下图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陵前雕塑之一—《被缚的奴隶》。这反映了
A.宗教压迫激发个性解放诉求B.宗教改革导致精神生活困扰
C.教会资助推动人文主义发展D.奴隶贸易所带来的心理冲击
8 .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绘画的代表作。画面中圣母抱着圣子从云端降下,体态丰满优美,面部表情端庄安详,趴在下方的两个小天使睁着大眼仰望着圣母的降临。整个画作显示出高雅、和谐、明快的格调,使人获得一种清新、纯洁、高尚的精神享受。其揭示出的精神实质是
A.人文主义B.资本主义C.教权主义D.理性主义
9 .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神,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反对基督教神学统治的要求B.肯定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统治者强化世俗王权的愿望D.个人私欲膨胀和泛滥的趋势
10 . 有评论认为《蒙娜丽莎》“将人的精神升华为一种可视的形象,她的眼睛、额头、嘴、绝无仅有的手,都是生动具体的,而不是简单概念的翻制。”该作品体现了
A.人文主义B.理性主义C.浪漫主义D.现实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