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名言。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

材料二   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政治领域中提出的建议的核心内容。在其影响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三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
(4)以上三则材料,作为学习研究人文主义的史料,你认为哪则材料更科学、史学价值更大?说明你的理由
2 . 如表为部分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据此可知,他们都(     
思想家思想主张
洛克认为君主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拥有立法权
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应集中于那些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临时机构;司法权独立
卢梭号召人民向专制的暴君兴师问罪,倡导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A.提倡民主共和B.以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为出发点
C.否定君主专制D.主张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政治理想
3 .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评判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019-01-22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辽宁省抚顺市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列举了政府的主要类型,他反对君主的暴政,对共和制虽有偏好但承认其已成为过眼云烟。君主制被认为是现代世界可行的一种形式,其使各个阶层明确社会地位,而且赋予每个社会成员一种与其社会地位相符的“荣誉意识”。这表明孟德斯鸠
A.挑战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B.对传统体制进行批判继承
C.代表封建贵族阶层的利益D.反对契约国家的社会构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变成十八世纪欧洲的理想国家,儒家学说的理性观成为当时进步思想的来源之一,其影响涉及法国、德国和英国,虽然各国所受的影响不同,但以异端的孔子学说作为他们反对宗教、主张哲学的护身牌,却是一致的。

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价值和观念极力推崇,他在创建新的社会制度的斗争中,惊奇地发现了中国这个实例,并将它作为锐利的式器投向旧制度和旧势力。他在研究中国文化时发现了与基督教迥然不同的新文化,不说“灵魂不灭”,也不说“来世生活”,只谈道德。在伏尔泰看来这种哲学可以算是最符合人类理性的哲学了。

——梁真惠《中国儒家学说的译介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变成十八世纪欧洲的理想国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价值和观念极力推崇”的认识。
2021-12-1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伏尔泰曾说:“牛顿的圆规衡量整个宇宙,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他认为像牛顿这样“十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人物……他认识宇宙而不是歪曲宇宙。’’这反映了伏尔泰
A.崇尚理性的时代精神B.意在批判神学蒙昧主义
C.强调科学的重要价值D.具有非常高的科学素养
7 . 洛克指出人的自由和依赖他自己的意志来行动的自由,是以他具有理性为基础的,理性能教导他了解他用以支配自己行为的法律”卢梭指出“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和恶。"可见,两人
A.指明了政治革命的方向B.道出了启蒙运动的真谛
C.维护了公共权力的地位D.肯定了理性主义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孟德斯鸠说:“启迪人民不是无关紧要的事。官吏的成见是从国家的成见产生的。在蒙昧时代,人们就是做了极坏的事也毫不疑惧。在开明之世,即使做了最大的好事也还是要战栗的。”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限制国家权力是摆脱蒙昧的关键
B.启迪民智是形成开明国家的前提
C.理性精神的觉醒是开明国家的本质标志
D.价值判断多元化是开明时代的典型特征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区分“古之君”(尧舜等原始民主时期的“君”)与“今之君”(秦以下全体专制帝王),指出“今之君”是“天下之大害”。黄氏针对尊君论的理论基础——“天下受命于天子”之说,重新论证了“天下”与“君”孰主孰客,从而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而其论证手法是复归“古之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黄宗羲从“君客论”出发,高唤出这样的警句:“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进一步阐发君臣关系为同事协作关系:“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摘编自冯天瑜《“民本”与“尊君”(论纲)》

材料二   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否定了“君权神授”说,并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人民主权思想。他指出,所谓人民主权就是以公共意志为最高权力,其具体体现就是由全体人民根据自身利益所制定的社会契约。既然人民主权是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每一个人也就都享有主权,同时也必须服从主权。换言之,在最高主权面前人是平等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如有人不服从,社会契约就强迫他服从,即迫使他自由。通过“社会契约”的学说,卢梭提出了全新的国家组织原则,而“人民主权论”则更直接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旗帜。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黄宗羲思想所体现出的新变化及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卢梭思想的不同,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10 . 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并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二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主要强调的是人性的卑微和人生的悲惨。相较之下,文艺复兴则致力于实现人的“自我肯定”。鉴于人类在文学艺术方面做出的杰出成就,文艺复兴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不再将人类仅仅视为上帝的附属品,而是极力歌颂人的价值,强调人自身所具有的尊严和荣誉,并在各种艺术作品中进一步肯定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郝苑、孟建伟《从“人的发现”到“世界的发现”

论文艺复兴对科学复兴的深刻影响》


材料三 西欧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西欧近代的思想和文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以以往的人文、科学、理性的成就为基础的。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四 1762年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他对法国的专制制度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君主制本身必然导致君主的昏暴;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制国家,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

——王怀兴《世界文化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他的思想中对普罗塔格拉观点的发展之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3)举例说明材料三中“以往的人文、科学的成就”是如何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的?
(4)材料四中的“他”指的是谁?据材料指出“他”的思想主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