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卢梭认为,在立法工作中,每个公民都直接参加法律的制定,参加法律的讨论和表决。在他看来,在英国的议会制度下,人民只有在选举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人民又成为奴隶。由此可知,卢梭主张
A.直接民主B.代议制C.君主立宪制D.民主共和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所以人民是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卢梭的思想主张是
A.公共意志论B.天赋人权说C.人民主权说D.社会契约论
2021-02-0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孟德斯鸠在《波斯人信札》中讲述了“穴居人”的故事:居住在山地和洼地的居民在遭灾时互相不肯接济;还有人的妻子、土地被人抢去,却无人主持公道。后因瘟疫流行,穴居人的社会濒于灭绝。最后,幸存下来的人们想推选一个君主。孟德斯鸠用这个通俗的故事说明了
A.三权分立能够防止权力的滥用B.社会契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C.生命权和财产权都是自然权利D.权力的表现和运用须体现公意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不仅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其“一家之法”,而且在批判的基础上描绘了一副“天下之法”的“法治”新蓝图。这一新蓝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立法必须体现“天下人”的利益,为天下人兴利除害,也就是要立“天下之法”以代替君主“一家之法”。这里他提出的一些具体主张反映了工商阶层(潜在的资产阶级)的要求,比如主张“工商皆本”等。以保障“万民”的平等权利。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再次,在如何实现上述目的方面,黄宗羲还设计了几项重要的制度性方案:一是提出了“学校议政”,让学校成为“公其是非”的议政机关,并享有最高决策权;二是提出“君臣共治分权”,包括置宰相,并提高相权使宰相手握重权的自主权和自治权。最后,黄宗羲还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观点。

——摘编自蔡如堂《西方古典自然法学与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之比较研究》

材料二   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鉴于此,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并将它们分别赋予不同的机关。他认为,只有各种权力间彼此能够相制衡的体制才有可能会创造一个无私的政体。在他看来,立法权属于议会,因为它代表着国家的一般意志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行政权执行国家的意志由君主或国王行使。因为行政部门需要行动迅速,所以应由一个人管理。司法权由法院行使。法院由人民阶层中选出的人员组成。孟德斯鸠强调“其中任何两个权力都不能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关手中,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如果三种权力由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行使,那一切便都完了。”

——摘编自温晓《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1)根据材料一归纳黄宗羲的“法治”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核心的共同之处。分析孟德斯鸠思想成功付诸实施和黄宗羲思想影响有限的原因。
2020-10-01更新 | 341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卢梭认为:“当时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在阻力上已经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运用的力量。于是,那种原始状态便不能继续维持;并且人类如果不改变其生存方式,就会消灭。”为此,卢梭提出的主张包括
①“开明专制”
②社会契约
③三权分立
④主权在民
A.①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