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卢梭在其小说《致爱洛绮丝》中写道:“在一个国家里,贵族只不过是有害而无用的特权。你们如此夸耀的贵族特权有什么令人尊敬的?你们贵族对祖国的光荣、人类的幸福有什么贡献?!你们是法律和自由的死敌。”据此可知,卢梭认为(     
A.自由平等是人类的天赋权利B.贵族特权阻碍天赋人权实现
C.社会契约是民主政治的基础D.国家权力应该由人民来掌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伏尔泰认为,国家的法律应该充分体现和保护公民自由的权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财产私有权。财产私有权是人在自然状态下就拥有的一种天赋权利,保护公民的财产私有权,会促进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富裕和繁荣。伏尔泰写道:“自由和财产是英国人伟大的理性声音……是自然的呼声……地产的所有者种植自己的世袭土地比种植他人的土地要好。”但卢梭却认为,私有制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他并不是永恒的。“当他们仅从事一个人能单独操作的工作和不需要许多人协助的手艺的时候,他们还都过着本性所许可的自由、健康、善良而幸福的生活,并且在他们之间继续享受着无拘无束的自由交往的快乐。但是,自从一个人需要另一个人的帮助,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具有两个人的粮食的好处,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编自宋全成《欧洲启蒙思想中的两大派别之比较—以自由平等观为例》

材料二在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看来,私有财产权利能实现保护个体权利的重任。然而,财产所有者毕竟不是社会的全部。作为人类的一员,贫乏者本该享受自然的馈赠,如今在私有财产权利的法权限制下却无法获取正常生存所需。劳动创造了私有财产,但对于弱者来说,劳动成为奴役的工具。劳动能为财产所有者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他们用这些他人劳动创造出的数量更大的财富稳固实现对劳动者的奴役。个体不是生活在孤立的现实中,仅仅保护个人自由与权利的扩展源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并最终作用于个体,使其停滞不前。个人自由与权利的扩张源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如若将人类的共同体打散成孤立的原子,这样缺乏交往的状态只会带来固守与蒙昧。

——摘编自吴杰《近代西方私有财产权利观念的考察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和卢梭对私有财产拥有不同看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私有财产权存在的缺陷及结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在纯自然状态下所拥有的随心所欲的、天然的自由是有局限的,只有从自然的状态进入社会状态,自由被赋予了道德性之后,自由才能使人们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据此可知,卢梭主张(     
A.自然权力说无法保障自由B.个人自由是可以被忽略的
C.个人自由应服从社会正义D.订立契约以限制绝对权力
2023-01-22更新 | 715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铜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伏尔泰认为,“历史学的使命应该是认识历史自身的活动,对历史进行自身的审查,从概念出发建立认知事物发展的逻辑”。他还提出希腊罗马史学家给人留下的大抵只是“战争史”“远征记”之类的作品,而历史学真正的方向是“我们应当尊敬那些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靠暴力奴役的人”。这表明伏尔泰(     
A.倡导理性精神B.宣扬思想自由
C.追求人民主权D.反对专制制度
2022-12-31更新 | 22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九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学者认为,卢梭的理想政体是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制,主张在现实政治中应该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但是卢梭又鼓吹由一个立法者根据社会“公意"制定成文法,这是对开明专制的辩护。该学者意在强调卢梭的主张(     
A.忽视了精英对政治的影响B.具有激进与保守的双重属性
C.把空想与现实结合在一起D.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93年利玛窦把《四书》翻译成了拉丁文后,中国大部分文史经典,都被翻译成各国文字,成为全人类的财富。
1601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北京,向明神宗献自鸣钟、八音琴、三棱镜、天主像、圣母像等,次年在中国刊印了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1607年,由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正式出版,使西方几何学第一次传到我国,对我国的几何学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612年,《泰西水法》由意大利传教士讲授,徐光启根据笔记整理,并结合中国的水利机械情况经过实验后编译成书。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和《农政全书》。
1613年,耶稣会士曾德昭到达中国,1636年返回欧洲,在旅途上完成了《大中国志》,为西方人理解中国,尤其是学习中国语言提供了理论前提。
1756年,伏尔泰的《风俗论》在日内瓦出版。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也对中国有不少论述。伏尔泰借用中国儒家思想对当时法国的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
从表中提取相关联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恩格斯说:“这一观念特别是通过卢梭起了一种理论的作用,在大革命中和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种实际的政治的作用,而今天在差不多所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仍然起着巨大的鼓动作用。”“这一观念”指的是(       
A.对人类不平等的批判B.对社会契约论的肯定
C.对分权与制衡的强调D.对财产私有制的否定
2022-06-08更新 | 5551次组卷 | 38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新高考七省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721年,孟德斯鸠写道“如果我是这个国家的君主,我就要关掉咖啡馆,因为这些地方很容易让人们的头脑发热。我宁可看到他们在小酒店里喝得醉醺醺的,至少他们不会做出对自己有害的事情,但是咖啡带给他们的狂热,对国家的未来而言,会让他们变得危险。”孟德斯鸠意在说明
A.法国君主反对咖啡馆宣传启蒙思想
B.咖啡馆推动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C.咖啡馆的存在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
D.咖啡馆使法国专制制度走向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为了使社会公约不至于成为一纸空文,它就默契地包含着这样一种规定——唯有这一规定才能使其它规定具有力量——即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并且也唯有它才是使社会规约成其为合法的条件;没有这一条件,社会规约便会是荒谬的、暴政的,并且会遭到最严重的滥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规约遭到了严重滥用B.个人自由要服从公众意志
C.国家政权应该为民众服务D.个人自由优先于公众意志
10 . 孟德斯鸠在其所著的《波斯人信札》中,通过一位在法国旅游的波斯贵族同朋友的通信,评论法国的政治,经济和宗教等问题。他认为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人们就应当推翻他的统治。这说明孟德斯鸠
A.推崇共和制度B.反对专制制度﹐要求政治变革
C.主张分权制衡D.认为国王的存在违背了理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