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扩展、影响与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80年至1780年这一百年间,来自美洲的咖啡和东方的茶叶在欧洲的普及、近代媒体的发展带动了信息的传播、以及市民阶层在法国丝毫不受国家和教会领导下越来越在经济中占据一切重要位置,以沙龙和咖啡馆为代表的“公共领域”成为市民阶层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他们建立起沙龙聚会中的交往规则,即根本不考虑社会地位差异,只要求举止得体……沙龙在法国成为政治上的“飞地”,它们首先是文学批评中心——18世纪没有一位杰出作家不是在沙龙讨论中第一次将其基本思想陈述出来——其次是政治批评中心,在政治批评过程中,一个介于贵族与市民阶层知识分子之间的有教养的中间阶层逐渐壮大起来。

虽说不是有了公共领域,公众观念就一定会产生,但有了它们,公众观念才能被称为观念。

——选编自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材料二:20世纪初期,长江上游地区公共领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领域的演变,一是新领域的产生,其中,商会是最典型的例子。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商人意识到组织起来的重要性。1904年,在清政府《奏定商会简明章程》的支持下,重庆市各大商帮和行会合并建立重庆商务总会,新商会也继承了行会和商帮的传统,保留了部分封建管理模式,并将部分传统写进了总商会章程,同时商会在新的社会活动中,特别是在推动地方工商业发展方面表现得更加活跃。他们除了自己设立公司、工场和工厂外,还负责商号和公司的注册,调查商情,举办新产品展览会,维护市场秩序。商会还强调提倡学习《商律》等有关法令,并成为由地方政府发起的“禁食鸦片”运动的主要组织者与参与者。

——选编自王笛《晚清长江上游地区公共领域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7-18世纪法国“公共领域”诞生的背景,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法近代“公共领域”的不同之处。
2019-07-1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中,对启蒙运动做了经典的总结,代表了启蒙运动的最高成就。
2019-06-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三高二上册预习卷第6、7课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近代西方一些思想家深受牛顿思想的影响,他们相信不仅物质世界存在控制其运行的自然法则,人类社会同样存在自然法则,他们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否定一切外在权威。由此,西方掀起了一场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思想启蒙运动
D.资产阶级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在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而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应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这反映了
A.两个人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
B.人民主权实现途径上的分歧
C.康德反对人民主权
D.卢梭更侧重于平等
2019-05-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5世纪末,欧洲兴起“女巫审判”的狂热,普通妇女一旦被认定为“女巫”、“魔女”,就会被斩首、焚烧。此后,反对“迫害魔女”的呼声逐渐兴起,各国先后立法禁止这一行为。“女巫审判”前后历时约三百年。据此可以推断,“女巫审判”
A.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而终结
B.体现资产阶级反传统的诉求
C.激化了宗教改革中教派矛盾
D.因人文主义的发展逐渐消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8世纪的欧洲,最畅销的小说是卢梭的《新爱洛漪丝》、孟德斯鸠的《波斯人的信札》和伏尔泰的《老实人》等。这些哲人小说大受欢迎是因为
A.关注焦点由神转向人,从实际出发,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B.提倡追求自由、享受现实生活,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
C.采用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突出表现自我,反传统和理性
D.借助于通俗的文学形式,提出改造社会以保证人权的方案
2019-05-16更新 | 263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高三 下 一模 文综历史试卷 B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他们不仅要把人从神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而且要把人从自然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政治活动,正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执行着“人的社会解放是从自然解放的必要条件”。这里的“他们”推动了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8 . “专制”与“自由”、“特权”与“平等”、“神性”与“理性”体现了17-18世纪社会现实与思想观念的对立。这种对立最典型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2019-05-1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嘉定区2019届高三等级考试第二次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9 . 从文艺复兴时期到17世纪,人文主义者都把成为“皇家顾问”(向君主及其大臣建言)作为追求。而启蒙运动者则把自己看成是“公众舆论”的引导者,希望通过影响人民大众,制造并指挥舆论来引导当权者。这一变化说明
A.文艺复兴提倡君主专制
B.文艺复兴主张因信称义
C.启蒙运动重视公共意志
D.启蒙运动抛弃人文主义
2019-05-08更新 | 312次组卷 | 16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文艺复兴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材料三   当资产阶级革命派(中国)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理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之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位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启蒙运动出现的社会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是“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的表现?该历史事件倡导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