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扩展、影响与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

认为大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西欧的宗教改革家认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徒得救与否全凭信仰,只有信仰上帝和行善才能上天堂,以此来否定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和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什么是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在思想主张方面的共性之处,分析宗教改革相较于文艺复兴运动的进步之处及其社会根源。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并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什么样的新高度?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启蒙理性”实际上是可以一分为二的,或者说启蒙运动所依据的理性实际上有两种,而这两种理性;不是别的,也就是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前者是伏尔泰们所尊奉的科学理性,后者则是卢梭们所钟爱的人文或人本理性。人文或人本理性由于受本土思维传统、精神气候的影响,也还是带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人本主义终极关怀。

一一摘编自高毅《浅论启蒙运动的内在紧张

材料二   十八世纪的启蒙哲人们无比乐观地表达了这种信念:人们能够用理性的力量穿透复杂的自然之中,认识自然规律,揭示自然的奥秘,以求改造和利用自然…因此,在这批哲学家看来,理性的批判决不应仅限于纯思排的哲学领域,而应扩展到宗教、政治社会等一切领域,于是他们高举起理性的旗帜,要用理性来批判一切,裁判一切,重构一切。

——摘编自李宏图《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韦伯提出的“两种理性”的不同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启蒙理性”出现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八世纪人们将“理性的批判”运用在政治、宗教和科技领域的主要表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二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有哪些新发展。
2021-01-2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 18 世纪的法国,理性显然是批判专制统治和宗教迷信的强大武器。这一重要的、革命的观念,到19世纪逐渐分化为两支,一支称为价值理性,主要强调用理性的精神构筑新的价值体系,为建立一个新型社会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支称为工具理性,即把理性视为一种工具,利用它来组织合理、有效的生产或社会管理体系。正是在工具理性的指导下,加上工业革命以后大机器的运用,西欧各国社会生产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理性主义相对应的另一种思潮是浪漫主义,它强调个性,强调情感,强调对事物的直觉。显然,这是一种与理性主义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19世纪,浪漫主义的狂飙突进运动在欧洲到处流行,表明了人内心的个性冲动和激情的迸发,也表明了对理性所代表的秩序和循规蹈矩的生活方式的反叛。

——摘编自徐鹤森《试论 18 世纪欧洲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价值理性在19 世纪欧洲政治实践上的反映。
(2)根据材料,指出工具理性与浪漫主义思潮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2021-01-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1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2020-10-28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董仲舒以先秦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了法家、阴阳家、黄老等各家思想,发展了适应封建中央集权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其提出“表章六经,罢黜百家”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当汉武帝意识到儒学经典及其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意义之后,儒学成为统治思想,更强化了两汉历任皇帝“好儒尊经”的政学之风,并开始了儒学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制度化之路。汉代博士制度、官学制度、选官及考核制度便奠定了儒学核心价值树观的主导地位。“独尊儒术”之后,汉代统治者修订了侧重道德的官吏考核和奖励制度,维护了君主专制的封建中央集权。

——摘编自杨汉民《汉代官制与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材料二 在伏尔泰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法于人”的信条,就是“博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被称为“欧洲孔夫子”。他认为中国专制君主政治开明,重视农业,实行科举制,重视文人等。事实上儒家文化很大程度上被他们不切实际地理想化了。此外,也并不是所有的启蒙思想家都像他们那样迷恋中国,比如孟德斯鸠和卢梭,就曾毫不客气地批判过中华文明带有专制、愚昧特征的某些方面。

——摘编自高毅《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儒学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一时期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兴起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汉武帝推崇儒学和法国启蒙运动中关注儒学的主要目的有何不同。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不在于简单“复古”而在于“创新”。文艺复兴包括了一系列较大的历史事件和丰富内容,它把人的自由与解放推到一个新的阶段。它的整个主题就是重新恢复与升华“人”的主体价值,其锋芒首先指向中世纪神学的蒙昧主义与禁欲主义。

——摘编自孙锦泉《论盘大利文艺复兴的文化基础》

材料二   路易十四宣称“朕即国家”,他亲自主持国务会议,签署一切国事公文,向各省派出具有财务、司法、暑察、行政和军事权力的财政官,任命各省市主要官吏。贵族和教士作为特权等级,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们不仅不负担纳税义务,而且占据了全部宗教、军政、司法要职。对农民、城市平民及资产阶级等第三等级实行专政,压制言论,与第三等级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与此同时,路易十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使法国成为欧洲除英国之外工商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一些法国先进思想家对社会弊端的分析和社会革命的主张,最终汇为一股强大的思潮,即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摘编自【英】杰瑞米斯坦格鲁、【美】詹姆斯加维《极简西方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复古”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产生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共同历史影响。

8 . 近代欧洲的转型一直伴随着思想解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原意是“再生”“复活”“复兴”。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分别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的价值意义。
2021-02-0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9 . 有西方学者指出,启蒙运动强调知识的价值,并通过技术发明来实现知识的价值,但是技术发明的成果导致知识与权力等同,最后遮蔽了世界。由此可知,该学者强调启蒙运动
A.促进了人类自主意识的觉醒B.偏离了自由平等的价值观
C.推动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D.受到世俗权力的严格束缚
2021-02-0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18世纪,是西方近代思想异常活跃的时代,西方近代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多向性特征与近代西方社会民主多元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互相契合。西方近代思想所奉行的人文主义思潮往往与"自由""光明""反专制"等近代政治观念密切相关。文艺复兴时期,人类现世的生命似乎有了更加宝贵的内在价值,拥有了一种激动人心的存在意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是为了精神自由,前者指向艺术自由,后者指向宗教自由。至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所形成的思潮几乎全部融合于当时人们的政治及宗教态度中,成为19世纪的新的宇宙观。

——摘编自张曦予、徐蓉《西方近代思想史的多向性特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一条或者多条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