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扩展、影响与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各国文化中大多不乏人文精神。尤其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苏丽娜、陈利音《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一兼议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

材料二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刘冷然《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形成的主要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和影响。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代表的思想肯定人性与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保护人的尊严。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伊拉斯谟反对中世纪僵化保守的经院神学。因为在这种神学的视角下,个人只是神的附属品。同时,伊拉斯谟也反对将人划分为与其他动物等同的科学研究对象。因为在这种科学观的视角下,人和动物一样是试验品。

——摘编自《伊拉斯谟: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公共知识分子》

材料二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出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认为: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肉身的苦修和禁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靠积累功德赎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德才能有助于赦罪。

材料三   启蒙精神需要的并不是此岸的超越性,而是要求充分解放人人都有的理性与自然欲望。……出于自然需要的正当立场,启蒙所带来的思想解放在世俗生活的实际效果,是人们用理性为自己谋求利益,而肆无忌惮的欲望需求总能找到合乎人性的借口。于是,启蒙教化的结果一方面让理性变得功利化,理性被更多地用于算计利益得失;另一方面由于瓦解了宗教、习俗这些社会权威,个人的独立地位被神圣化了,尤其是所谓不可侵犯的个人权利,将个人的私欲私利正当化了。因此,人性中欲望的部分被视为真实,尚德的部分则被视作虚伪。

——摘编自《冷清地纪念狄德罗冷静地反思启蒙运动》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伊拉斯谟的思想是怎样体现这一特征的?
(2)概括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主要主张。这些主张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张及其所产生的后果。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綷。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伪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思想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的共同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科学的人文主义。
2019-01-13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吉林省榆树一中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学家黄仁宇主张把历史演变放置在一个总体性的坐标上,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看历史事物的特殊性。

材料一   周朝社会,人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在西方那种多元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都通过法制以获得平衡。而在古代中国,儒家开创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国文明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更为注重伦理道德的价值。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   二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亚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埃德蒙《世界史:大时代》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影响东西方“这一思想繁荣时代”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历史上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
2019-04-0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自治区 包头市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5 .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的出名主要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度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1)材料一中的“他”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诉求?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他”的学说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变化。据此,你认为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我们应该怎样彰显个人价值。

2018-11-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上饶市民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一)测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政制形式与内容的分割,迫使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深入到思想文化的深层中去寻找国家富强的出路,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不论是新文化派,还是文化保守主义,都对“民主”持有肯定态度,同时,他们对民主的理解和追求方向又不完全相同,可分为激进民主主义、自由派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五类。新文化运动时期,从西方文明寻找到的科学旗帜已超越了自然科学领域,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宇宙人生领域。科学主义作为一种时代思潮取得了舆论上的胜势,出现科学可以解决一切的论调。

——摘编自穆克军《文化比较视城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再思考》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西方启蒙运动是对传统中的希腊文化的复归,它的反传统并没有打破整个西方文化体系的构架。而中国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肇端于中西文明冲突,是由西方现代性激活的外援性启蒙运动,与中国本土文化传统之间具有深刻的价值断裂性。……西方启蒙运动的中心是对人的研究,把启蒙运动推进到人的主体性层面。与此相比,“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也注意到启蒙张扬个性一面,但由于国家与民族存亡危机,并未像西方启蒙运动一样深入到深层的理性与自由去揭示启蒙意义,而是把启蒙思想定位于科学与民主这样一种外显的范畴。

——摘编自骆徽等《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与科学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儒家文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天生具备向善的要求和为善的意愿,人从善端出发,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途径,最终达到内圣成仁为目标。这种以尊崇道德为主导的礼学经过几千年的沉淀逐渐内化于整个民众的心态和价值形态之中。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中,为政之德首推廉以洁己,以身率人……融廉政和勤政于一身,以廉政立身,以勤政安民。

材料二

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相反,西方人认为人性是恶的。传统的西方文化把人的欲望视为人的本性,强调对人的本性的邪恶必须加以限制和改造。美国著名政治家麦迪逊曾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因此要做到廉政,就要让监督无所不在、无所不至,不仅针对贪官监督,还要对好官监督,否则好官也会在权力面前学会贪腐。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江伟《汲取中外廉政文化精华助力反腐斗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上中外廉政理念的不同,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思想根源。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评价中国古代和西方近现代的廉政实践。
2018-09-1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人文主义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任何一个奉行民主制的希腊城邦都要求普通公民具备在公共场合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一个人仅懂得运用词汇还远远不够,他还必须学会如何驳斥他人的观点,如何在讨论政治和伦理问题时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人们需要接受高等教育……那些游走各地的教师通过教授他人演说和辩论术,满足了人们这方面的需求。他们还是百科全书似的人物,可以教授人们需要的任何知识。这些教师收费授业,因而被称为智者。

——(英)伯里《希腊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捕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古希腊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运用所学简述智者学派思想的历史价值。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及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2019-02-2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山西省运城中学、芮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补救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是中世纪末的产物,而西方启蒙思想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这一观点。
2019-03-0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鹿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秋季学期第一次统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重要特征和核心内容就是看重人的尊严、重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但更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却在于随之而来的人的力量、潜能、人的创造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的被认识和被发现、从而认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的关系,这正是人文精神之精髓所在、是其深层内涵。这是一种由对于感性生命的追求、过渡,上升到理性精神的升华,是人类追求的结果,这也正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同古希腊人本主义的最大区别。

——邹丹《文艺复兴:人性的张扬与反思》

材料二18世纪上半期,随着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的扩散,德国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也汇入启蒙运动的洪流之中。但是,德国的启蒙运动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为:一方面,它高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思想大旗,从迷信和传统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它还针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将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融合起来,在宣扬理性等启蒙观念的同时,伴之以浓烈的民族情感,最终形成了启蒙思想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共生。由于这一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成长的过程也成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构成了德意志民族的自信,而且最终催生了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贵族文化史》


(1)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并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古希腊人本主义的不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民族主义”的内涵。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