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扩展、影响与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各国文化中大多不乏人文精神。尤其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

材料一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刘泠然《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是从文学领域提倡“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开始的。倡导者呼吁作家应该面向“一般没有文化教养的人民大众”。文学作品“所用的题材就应该是一般人民大众所能懂的而且懂了就快乐的那种事物”。由于文艺复兴的倡导者高举“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的旗帜,因此,欧洲的民众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称:“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足够了。”

——摘编自陈小川主编《文艺复兴史纲》等

材料三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先秦文化基础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入释、道观念而形成的一种成熟的伦理文化;西方传统文化根植于古希腊世俗文化、古罗马政治文化的土壤中,历经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而形成的一套世俗文化。天人合一、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强调在多元和谐与有限对立中,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而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契约意识则构成西方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强调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表达一种向上、向外扩张的气魄,在契约、律法的前提下,求得人与人的平等与尊重,呈现出特定的宗教意识和科学精神。

——摘编自黄政昌《中西方传统文化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形成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文艺复兴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
2020-11-0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程朱理学把“理”当成最高的本体,把宇宙实体和宇宙规律与儒家伦理的原则结合起来,在道德实践上,“理”被强化为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虽然这个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有其很强的道德规范和指导功能,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所抑制的。因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就有了心学。陆九渊、王阳明相信人心就是理的根源,也是道德法则的根源。他们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使人的道德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所以,从理学到心学,宋明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逻辑的内在的展开。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材料二:宋明理学曾在启蒙运动时期被广泛推崇。伏尔泰就曾指出,“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他们帝国(中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国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管理最好,而且最优秀、最古老、也是最广博的王国”。当然,伏尔泰为了达到反对宗教神学的目的,对中国文化和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赞美有言过其实之嫌。但就其结果而言,他这种对中国文化的极度赞美对法国的启蒙运动倒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美]麦克尼尔《世界史》等

材料三: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张岱年等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特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推崇宋明理学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能与欧洲启蒙思想“等量齐观”吗?说出中外启蒙思想的最大差异是什么?影响有何不同?
2020-11-2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各国文化中大多不乏人文精神。尤其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

材料一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刘泠然《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形成的背景。
(2)联系所学知识,列举文艺复兴时期高举人文主义旗帜的人物及其作品。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和影响。
2020-10-1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5 . 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名言。 


材料二 启蒙学者把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权”“自由”具体到政治和社会领域,使启蒙运动成为西方观念变革的集大成者。

——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启蒙运动时代的“人权”有怎样的新发展?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三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
(4)以上三则材料,作为学习研究人文主义的材料,你认为哪则材料更科学、史学价值更大?说明你的理由。
2020-10-0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上半期,随看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的扩散,德国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也汇入启蒙运动的洪流之中。但是,德国的启蒙运动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为:一方面,它高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思想大旗,从迷信和传统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它还针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将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融合起来,在宣扬理性等启蒙观念的同时,伴之以浓烈的民族情感,最终形成了启蒙思想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共生。由于这一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成长的过程也成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构成了德意志民族的自信,而且最终催生了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贵族文化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材料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过去”与“现在”不断交互和彼此制约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并于甲午后初步形成的。为救亡图存,维新派主张“满汉平等”,“合举国之民心”: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民国后,孙中山将“驱除跶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使世界强国不敢轻视中国”。晚清中国思想界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但剖析各种思潮,不难发现民族主义贯穿其中。

——摘编自俞祖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类型及主导价值》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内涵,并分析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过程的特点,说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对民主革命、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须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感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

——摘编自《西方文明史》等

材料二

观点

出处

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

《毛泽东文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

《邓小平丈选》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和近现代中国的国家观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和西方的国家观念蕴含的共同价值。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偏居欧陆之外的大西洋一隅,造成中世纪时期的教会控制力一向薄弱于欧陆诸国,个人主义政治文化传统逐步形成。17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分层社会,且开放性的社会结构更具流动性。学者培根重点论述了知识的价值,提倡科学实验,提倡研究自然科学。牛顿三大定律使天体和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被统一在经典力学的框架中,致使上帝和天堂无容身之地,这给人们长期遭受禁钿的思想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远非今人所想象。“因信称义”和“宗教宽容”的信条日益深入人心,当君主的统治与上帝相背离时,教徒主张“顺服上帝、不顺服人”,对其统治进行监督与反抗。这种理念体现了包含“人权”“民主”诉求的启蒙思想与宗教改革思想内涵之间的深厚渊源。作为泛欧启蒙运动的先声和中心之一,英国启蒙运动的生成是一种必然的历史现象。英国在普罗大众的思想洗礼之中,揭开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序幕。

——摘编自谌章明《试论英国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

材料二   18世纪的法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启蒙运动批判的矛头直指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启蒙思想家大力倡导科学、理性,力图打破强加于民众头上的精神枷锁,推动新思想的传播。

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构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模式和基本制度。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提出了人民主权学说,认为国家领导人的权力源于人民,人民主权高于一切,既不可剥夺,也不可以转让。

——摘编自王洪斌《启蒙运动与历史环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二: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这就是诚信。

材料三: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关于理想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原因。
2020-01-18更新 | 129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3-201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20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表:


材料二   人文主义宣扬的理性精神,不仅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自由,而且强调考虑问题要有系统严密的思想形式,要讲逻辑、讲实证。近代东方曾有一些人鼠目寸光,只看到科学革命的“形而下”(指具体的事物)的意义……其实科学革命显然还有“形而上”(指思维活动)的一面,就是说它凸显了理性的价值……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人文主义演变的轨迹与科技进步的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交叉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英国杰出历史学家巴特菲尔德说:“所谓科学革命……胜过自基督教兴起以来的一切事物,使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均降为仅仅是一系列事件中的一个事件,仅仅是中世纪基督教世界体系中的内部的替换……科学革命作为现代世界和现代思想的起源如此赫然地耸现,以致我们对欧洲历史时期的通常的划分已成为一种时代错误,成为一种阻碍物。”   

——转引自《工业文明的兴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以后中国与西方科技发展的特点,并从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等领域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2)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发展的简要认识。
2019-12-1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舒城中学、无为中学等)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素质检测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