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扩展、影响与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1 道试题
1 . 人文主义

材料一   1415世纪的意大利比较分散,一些城邦商业发达得比较早,比如说像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等等,商业欣欣向荣,每个城邦都有它自己独自管理的方式,思想比较自由……所以人文主义(Humanism)这个东西应该说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当然可以在希腊文化中找到根子。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历史学家观察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现代西方、现代欧洲,经济最发达、工商业最活跃的这些地区,恰恰都是新教徒占上风的地区。如果你绘两幅地图,一幅图标示出1617世纪,工商业最兴旺发达,资本主义发生、发展最快的这些区域;然后再绘一幅地图,标出新教徒在人口当中占了比较高的比例的地方,这两幅图基本上会是重叠的。

——彭刚《西方思想史导论》

材料三   17世纪是一个“科学思维”时代,到18世纪有了“产业革命”。那个时代人的自我感觉最好,在科学上,牛顿定律探索宇宙运行规律,人以为能够掌握宇宙;在社会上,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力突飞猛进,使人们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充满了信心;在观念上,法国大革命产生的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思想,逐渐被世人推崇。

——摘编自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


(1)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内涵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2)试从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角度对其演变过程进行解析。
2021-01-28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是,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实际在许多方面超越了古典希腊、罗马的文化,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文艺复兴滥觞于意大利,这并非偶然。早在14世纪,意大利的学术和文化的先驱已从事希腊罗马古典著作的研究,同时进行了新的创作,从而揭开文艺复兴的序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历史证明,古今中外任何朝代中,没有先进文化支持的繁荣或暂时的“盛世”,实质只是一束没有根基的浮萍,或是没有灵魂的泥塑,其结果必然在泥沼中飘散或化为一堆泥土。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法律制度以及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形成,都能从文艺复兴运动中寻觅出其最初的根源。

——摘编自刘明翰《欧洲文艺复兴的“以人为本”与各国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发端于意大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相似之处,并从政治角度说明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的进步之处。
2020-12-2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西方近代人文精神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文主义者揭露教会的腐败与虚伪,反对禁欲主义,鼓励人们享受现世的幸福生活。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指出尘世生活是大自然赋予的,歌颂了人的爱和重要性。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个世俗女性高贵、优雅以及沉浸在现世美好生活中的形象。

——摘编自张淑钏《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矛盾特性》

材料二驱使人文主义者讥讽教士丑行的是人性的要求,而驱使宗教改革家们揭示教会的腐败堕落的却是神性的要求。人文主义者要伸张感性的权利,宗教改革家则要重建信仰的权威。在宗教氛围浓厚的16世纪,人文主义者只能拐弯抹角地宣扬自己的主张,而宗教改革家们却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符合基督的教诲,这种坚定的使命感使他们在宣扬自己的宗教主张时表现得正气凛然和义无反顾。宗教改革的动机原本是宗教性的,然而却结出了丰硕的世俗之果。

——摘编自赵林《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18世纪随着以牛顿思想为代表的近代主流科学文化的植入,法国思想文化传统才会发生彻底变革。牛顿理论不仅用科学来扫除迷信,而且用科学来召唤民主,进而驱逐专制。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将牛顿理论哲学化、人文主义化。这是由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人完成的。伏尔泰在传播牛顿思想的同时,将科学精神贯彻于社会政治思想领域,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张钢《科学文化与法国的启蒙运动》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家重建信仰的权威的主张。
(3)据材料三指出推动18世纪法国人文主义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文主义发展在社会政治领域表现出哪些理论成果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 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欧洲汉学家们称 18 世纪的欧洲为“中国之欧洲”。当时欧洲的思想精 英,尤其是启蒙思想家们对中国的概念主要是通过文字获得的。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 培尔断定中国人无神论最彻底,并试图以此为例,证明“由清一色的无神论者所组成 的社会是可能存在的”,认为一个健全的社 会不一定需要宗教的维系。伏尔泰认为, 中国的宗教(儒学 )是一种普世性的人道的、理性的宗教。以奎奈为代表的重农学 派认为中国实行的一种自然法。德意志启蒙思想家莱布尼茨深信,中国合乎理性的道 德规范是救治人类罪恶的良药,并将中国描绘为一个致治的理想国。莱布尼茨的学生 因为在大学作《关于中国人道德学的演讲》而被解除了教授职务,还被勒令在 48 小 时内离开国境。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 政治主张。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根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 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化与欧洲启蒙运动的关系,并分 析形成这一关系的原因。
2021-01-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胡婧超《20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思潮评析》


根据材料,就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女性主义思潮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阐述有力;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1-01-16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1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法国启蒙运动最具影响,而苏格兰启蒙运动生发于宗教改革与光荣革命之后,被视为一场后革命时代社会转型的思想启蒙;美国启蒙运动尽管经常被看作是英法启蒙理想在北美的实验与实现,但其成功的奥秘更多地被解读为是对传统(清教与古典主义)的返本开新与推陈出新,而不是激进的破旧立新;德国启蒙运动被认为具有强烈的去法国化倾向,其核心被认为是对德意志民族意识进行启蒙。长期以来,对于启蒙运动历史贡献的认知也是相当偏狭的,思想启蒙总是与政治的解放、政治革命联系在一起,启蒙运动不同程度上沦为政治解放的奴婢,而忽视了启蒙思想对生活的政治的引领。

——摘编自项松林 李虹《18世纪启蒙运动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12-05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启蒙理性”实际上是可以一分为二的,或者说启蒙运动所依据的理性实际上有两种,而这两种理性;不是别的,也就是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前者是伏尔泰们所尊奉的科学理性,后者则是卢梭们所钟爱的人文或人本理性。人文或人本理性由于受本土思维传统、精神气候的影响,也还是带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人本主义终极关怀。

一一摘编自高毅《浅论启蒙运动的内在紧张

材料二   十八世纪的启蒙哲人们无比乐观地表达了这种信念:人们能够用理性的力量穿透复杂的自然之中,认识自然规律,揭示自然的奥秘,以求改造和利用自然…因此,在这批哲学家看来,理性的批判决不应仅限于纯思排的哲学领域,而应扩展到宗教、政治社会等一切领域,于是他们高举起理性的旗帜,要用理性来批判一切,裁判一切,重构一切。

——摘编自李宏图《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韦伯提出的“两种理性”的不同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启蒙理性”出现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八世纪人们将“理性的批判”运用在政治、宗教和科技领域的主要表现。
8 . 沙龙是指14至18世纪西欧上流社会文学、艺术、社会问题的讨论场所和社交场所,是围绕一个沙龙女主人开展的社交艺术活动。沙龙的历史既是一部“政治史”,也是一部“思想解放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沙龙产生于1415世纪的意大利,在那不勒斯国王罗伯特的宫廷里,人们仔细译听着薄伽丘与彼特拉克的学术谈论,薄伽丘也在此为他那些精彩的故事积累了大量材料。在美第奇家族统治佛罗伦萨时期,经过从柯西莫到罗伦佐祖孙三代人的努力,克菜琪宫股里的研讨会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们的聚集地。在梵蒂冈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皇宫里,在鸟尔比诺城堡的聚会中,宫廷的沙龙与贵族的沙龙在奢侈繁华与人文之风中竞相角逐。

17世纪,沙龙在法国发展起来,这一时期沙龙的核心人物是著名的朗布依埃侯爵夫人,沙龙谈话主题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被称为文化沙龙。出入者多为社会名流,充满贵族气息、矫揉造作和高雅高尚的刻意追求。进入18世纪,法国的沙龙表现出不同于前一世纪的风格。首先,女性在沙龙中拥有更多的权利并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其次,参与沙龙的人从作家、哲学家,政治家到科学家、宗教人士等;再次,沙龙类型也更多样,如哲学沙龙,百科全书派沙龙、政治沙龙等。沙龙社交谈话涉及的领域也更为广泛,由教育的作用、文学的探讨转为哲学、科学、宗教的思考中心。除此之外,沙龙社交也涉及到政治领域,法国大革命时沙龙成为革命思想传播的场所,各种党派在沙龙中聚合,宣传自己的革命理论和政治信仰。19世纪的沙龙尽管还保存着形式上的存在,但已失去了往昔的繁荣和地位。

——摘编自肖琦《沙龙与法国大革命》等


(1)编写一幕发生在18世纪法国巴黎沙龙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法国当时政治或思想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沙龙的变化,说明沙龙的历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
2021-02-01更新 | 30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9 . 沙龙文化的发展历史,既是一部文化史,也是一部政治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沙龙”一词的原文是salon(客厅)。是上流社会社交的中心。14、15世纪,沙龙开始发展起来了。在那不勒斯国王罗伯特的宫廷里,人们仔细谛听着薄伽丘与彼特拉克的学术谈论。在16世纪的梵蒂冈,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皇宫里,在马尔比诺城堡的聚会中,宫廷的沙龙与贵族的沙龙在繁华与人文之风中竞相角逐。从根本上说,有闲阶级的存在是沙龙存在的基本环境。18世纪是法国沙龙发展的鼎盛时期,从路易十四时代的庄重谢幕到摄政王时时期的尽情狂欢再到路易十六登基后励精图治的改革,以及最后大革命的激情爆发,这是一个狂飙突进式的过程,这是个处在大张大阂的剧变当中的世界,各种观念冲突激荡,思想空前活跃。18世纪的沙龙是属于启蒙时代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喜剧、哲理小说都要先在夏特莱夫人的沙龙里朗诵再复印。19世纪中叶,由于贵族制度的彻底消亡,工业革命的兴起、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化批判的公众成为文化消费的公众,资产阶级倡导的简朴、物质之风主导着社会的潮流.沙龙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全部基础而淹没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了。

——摘编自肖琦 《法国文化:沙龙的演变与法国大革命》


(1)编写一幕18世纪发生在法国沙龙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法国当时政治、经济或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 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西方近代以来沙龙的发展变化,说明沙龙的历史是一部“文化史”。
10 .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思想启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

材料二   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亦溥爱而亡私,布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礼以导之。

——董仲舒

材料三   法国启蒙思想家梅叶大声疾呼:“世上穷人们受各种迷信及偶像崇拜欺骗的时间已经够久了,富人和强者掠夺和压迫穷人的时间也已经够长了。”马布利认为:“自然界并没有创造国王、统治者、庶民和奴隶,人生下来是完全平等的。”

——摘编自《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从思想领域而言,可以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摘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材料一、二中民本思想的内涵有何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三和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作用方面的相似之处。
(4)结合戊戌变法,举例说明民本思想在近代中国的演变和政治实践。
2020-12-0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怀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