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扩展、影响与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带有世俗性的特点。这种世俗性文化以世俗的个人作为思考万事万物的出发点和中心,并以现世的个人利益为追逐的目标和道德原则,由此形成文化的商业化倾向。世俗性文化对传统中世纪以基督教会为核心的社会文化带来各个层面的冲击。……在哲学、科学等认识领域,强化理性与信仰并重的双重真理意识,以提高理性的地位,最终导致理性至上,科学万能的思想境况。

——摘编自周春生《对文艺复兴世俗性文化的历史评析》

材料二:卢梭提出一个重要的构想,即人民定期作为主权者而活动,通过固定的、按期的、绝对不能取消或延期的全体公民集会,决定政府的去留。集会一开始必须讨论两条提案,即主权者是否愿意保存现有的政府形式,人民是否愿意让那些目前担任行政职责的人们继续当政。卢梭坚持没有任何一种根本法律可以约束人民共同体,哪怕是社会契约本身。在卢梭的法律思想里,主张人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永远可以做主改变自己的法律,哪怕是最好的法律。

——摘编自王笑梦《论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主权在民思想》

材料三:与法国启蒙运动相比,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有其独到的特点。如苏格兰学者虽然也注重与提倡理性,但对理性的解释却与法国启蒙思想家不同,他们不相信单凭理性本身即可创造出一个完全合乎理性的社会。他们更强调理性与文明的发展相互影响,以及理性无法跳出文明重新设计一个全新的社会。因此,一切进步必须以传统为基础。从这个角度而言,他们更强调社会的改良而不是革命。

——摘编自徐鹤森《试论苏格兰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世俗性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卢梭有关“主权在民”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主权在民”思想的政治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格兰启蒙运动的特点。
2022-02-26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自由主义的人权观是个人主义的。这一主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权的享有主体只能是个人,不能是任何集体,否认国家、民族等集体拥有自决权、和平权、环境权、发展权等集体权利。第二,个人主义的另一个体现是,个人的权利高于集体诉求,个人权利构成了一套权威性的约束,国家等任何共同体都不可以假借公共利益之名侵犯个人权利。

——摘编自刘明《自由主义人权观的人性基础及其局限》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胡婧超《20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思潮评析》


根据材料,就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女性主义思潮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阐述有力;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1-01-16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1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史学的转变

1819世纪,欧洲史学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8世纪启蒙思想家热衷于撰写历史著作,后人往往把他们称为“哲人史学家”,并相应地把他们的历史著述称为“哲学式历史学”。“哲学式历史学”的史学编纂在空间上越出传统地域,开始把西方人目力所及的东亚和大洋彼岸、中南非洲等囊括到世界史体系之中,从而产生出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史学研究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军事和外交,而是整个社会和文化,更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文化史。伏尔泰在写作《路易十四时代》时说:“我们应当致力于叙述值得各个时代注意,能描绘人类精神和风尚,能起教育作用,能劝人热爱道德、艺术和祖国的事件。”

19世纪,欧洲史学领域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史学研究不再是文学、哲学和神学的附属,而是变成一门自主的学科。很多史学家强调必须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各个民族,认为任何人都有权生活在自己的民族中。他们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争相撰写本民族和本国的历史。同时,史学家们开始关注社会下层的历史,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

——摘编自刘耀春《延续与断裂:启蒙运动时期到19世纪欧洲史学的转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世纪欧洲史学的“转变”进行评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习近平同志在指出:黄宗羲所具有的民主启蒙性质的民本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先秦到明末以前所有民本思想家都是以批判个别帝王的专制行为为主,尤其是秦汉之后的思想家往往把尊君与爱民融为一体,以至构成民本思想的内在矛盾。黄宗羲对“后世之君”一概否定。 批判后世之君所立之法乃为自己家族服务的“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在明末以前,所有思想家均没有对帝王家族与民族国家加以区别,以至所有帝王都视自己家族之长治久安为国家的兴旺发达。他在《原臣》中指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进而认为官吏出仕“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明清之前的民本思想家往往把忠君爱民作为做臣的职责,始终把臣摆在仆的位置上。。黄宗羲认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黄宗羲则在《原君》中说:“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摘编自韩锴《黄宗羲民本思想的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思想与传统民本思想的不同。并说明其原因

材料二   黄宗羲在《原君》中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从人性自利的权利出发谈民利的正当性,与洛克保护私人财产的观点有其相似之处。黄宗羲在《置相》中提出的宰相与君主“同议可否”的制约思想;在《学校》中提出的“公其非是于学校”,实现士人议政的思想;从相权、学者议政权出发谈权力平衡,以防君主专制的思想与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有许多共同之处。

——摘编自韩锴《黄宗羲民本思想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评析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的作用?
2020-03-0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作者给的“实例”为例,从右表中提出一个论点,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评析,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具有抽象概括性,不能完全重复“实例”中具体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卷面整洁。)
2020-03-04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毫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洛克主张对绅士的教育应遵循“理性原则”。洛克要培养的绅士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善于经营自己的事业,使个人得到“幸福”;二是具有“德行”和“才干”以及“勇敢的精神”;三是讲究礼仪,具有“文雅风度”。

卢梭则主张培养“自然人”,一要保持人的天性,不受传统束缚;二要具有农民的身手和哲学家的头脑,身体健康,理性发达,良心畅旺,还具备一技之长;三要完全是为自己而生活。

——方敏《洛克与卢梭教育思想的异同》

材料二 严复教育思想的精髓体现在他的“三民”、“三育”教育思想上。严复身处时代洪流之中,深刻体验与感受了时代屈辱。他认为,国家的强盛与否在于国民。民力、民智、民德不强,国家民族的生存就会有危险。“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三者又以民智为最急也”。鼓民力主要是为了提高国民体力,具体包含禁食鸦片和禁止妇女裹足等。开民智的要义是废除八股取士等科举制度,主张兴办新式学堂,讲授新知、培养新式人才等。新民德旨在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弘扬新的社会风气,养成“利群利己”社会道德,树立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等。

——赵靓《严复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克与卢梭教育思想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学知识,指出与洛克、卢梭相比,严复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并对其教育思想进行简要评析。
2020-02-2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深珠三校协作体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正是自由在大批个人心中,保留着他们天生的特质,鲜明的色彩,在他们心中培育自豪感,使热爱荣誉经常压倒一切爱好。我们行将看到的生机勃勃的精灵,骄傲勇敢的天才,都是自由培育的。他们对不平等的猛烈而无法遏制的仇恨。这种仇恨的产生和滋长的原因是存在不平等,很久以来,它就以一种持续而无法抵御的力量促使人们去彻底摧毁中世纪遗留的一切制度,扫清场地后,去建立一个人道所允许的人人彼此相像、地位平等的社会。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19-12-19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天一大联考2019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9 . 启蒙运动是18世纪的一场思想盛宴,它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该运动自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了反启蒙文人的攻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60年代以后,新文化史的代表人物、法国启蒙运动的研究专家罗伯特·达恩顿把后现代主义对启蒙运动的批判归结为有“六宗罪”:

(1)启蒙运动所主张的普世主义实际上充当了西方霸权的遮羞布,人权为破坏其他文化提供了合法依据。

(2)启蒙运动是乔装打扮成高级形式理性的文化帝国主义,它赋予欧洲人“文明开化的使命”以及构建“土著人”的方法,这种构建导致了土著的沉默与屈从。

(3)启蒙运动十分疯狂地追求知识,以致削弱了道德准则。最终,这种狂热助长了法西斯主义,因为它以高级的技术武装国家并且摧毁了阻止国家权力无孔不入的道德屏障。

(4)启蒙运动过分相信理性,由于信赖理性至上,未能建立起对于非理性事物的防范。它天真地崇信进步,遂使人类在20世纪的种种恐怖面前不知所措。

(5)启蒙运动乃是极权主义的根源之一,它为法国革命的恐怖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进而又为20世纪的恐怖统治指明了道路。

(6)启蒙运动作为应对当代问题的观点已经过时、不适用。启蒙哲人们坚持的工具理性观导致了生态灾难,他们还支持男性化的公民生活观,将女人限制在私人领域。

——庞冠群《后现代之后重审法国启蒙运动》


评析材料中罗伯特达恩顿关于启蒙运动“六宗罪”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10 . 大历史观就是将以往历史的内在逻辑和现在作比较,再用现在所发生的历史与未来做比较,从而对未来社会的走向做出一定预测的历史观。也就是依据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一切做出合理的判断,用长远的、比较的思维来看待问题的认识方法。

材料   黄仁宇一贯的“大历史”观点: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提示中国历史的特殊问题;数字上管理乃黄仁宇“大历史”观中的一个枢纽性概念。黄摩崖(当代“大历史”写作的新锐代表)的“大历史”理念基本包含了黄仁宇大历史观的特点,比如以小见大,讲究历史纵深,中西对比等等。但不同的是,黄摩崖的“以小见大”是扎根于详实的史料,也没有依赖于生硬的技术分析,而是瞩目人性的复杂以及整个文明的活态,行文充满了价值判断与人文关怀。


以材料中一个“大历史观”(任意一点或几点)为依据,结合世界近代某一阶段历史或某一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评析。(要求:论题具体,见解明确;分析问题有理有据)。
2019-10-0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