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原因和发展历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李平晔教授在评价近代某事件时指出:“使基督教世俗化,或使西欧人民的世俗生活神圣化,把人们的精神和潜能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人们的心灵从追求天国的虚幻,转向现实的生活和劳作……”此“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为辛亥革命补上理念一课,虽然人们把“启蒙运动”的桂冠赠予了它,但它与欧洲的启蒙运动,无论是文化基因、思想谱系,还是前因后果,都有着完全不同的DNA,无法相提并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肇远因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承近因于辛亥革命,从一开始就是以民族主义为前驱,以救亡为己任的。所以,当我们追溯那段历史时,不难发现,“亡国灭种”的阴影,一直盘桓在知识分子的心头,也成了新文化运动一个贯穿始终的主要话题。

       ——摘编自叶曙明重返五四现场>

材料二 在西方历史上,启蒙运动是一场长达几百年的拉锯式运动,通过不断的争论及无数的启蒙巨子充满真知灼见和战斗性的著作才为新思想的深入人心扫除了障碍,最终被社会大众所接受。但中国的启蒙运动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实际上却仅仅持续了五六年,仅从时间的短暂上我们就应该对这场运动究竟会产生多深刻和广泛的影响打个问号。因为解决一个比西方社会问题更严重,而国人又目光短浅,更具思想惰性的国家的社会问题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这场运动充其量只是对中国本来就为数不多的现代知识分子及那些与城市联系紧密的国人施行了精神洗礼,而对远离城市的其他社会阶层的人们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更别说在广大的农民中引发思想地震了——甚至连思想的痉挛也没有。

——冰云《陈独秀先生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功过得失》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并指出这场运动和欧洲启蒙运动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和欧洲启蒙运动在“思想谱系”上的根本区别及两者在斗争目标和影响上的相同之处。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人对中国有不同认识:

一种是以伏尔泰为代表,其1756年在《风俗论》这部著作中,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借助中国,借助孔子,启蒙思想家们吹响了摧毁中世纪思想的号角,从而推动了18世纪法国“中国热”。

另一种则是以孔多塞为代表,1793年在其《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中国成为与进步对峙的“停滞的国家”,对中国也从赞扬变为了批判。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态度明确、史实恰当、逻辑严谨。)

2018-01-1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2018届高二上学期模块考试(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7世纪,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影响很大,他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人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关于“理性主义与社会发展”的论点,并就所拟论点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做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做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人生而自由。然而他自此处处背负着锁链。……人,一旦明白事理,就是自主的;对自身的生存手段,他拥有唯一的决断,他因此成为自己的主人。”

——卢梭《社全契约论》


材料三   “让(英国)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名字灭绝;让我们不是听别人,而是听诚实的公民的话;他们是坦率的、坚定的朋友,是人类权利和美洲自由的、独立的国家的勇敢的拥护者。”

——潘惠《常识》1776年1月


材料四“每个人,只要他不违反正义法则,就可以完全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身利益,就可以完全自由地以自己勤奋和资本与其他任何人即任何社会阶层的人的勤奋和资本相竞争。君主就完全给免除了一种职责。”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


(1)材料一表明,影响哲人们提出新思想的因素是什么? 这些“哲人们”发现了哪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2)依据材料二、三、四,结合所学知识,阐明启蒙运动对欧美社会发展的影响。
2017-12-1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7世纪的哲学家们认为真相是可知的,必须通过缜密的观察和实验这类运用人类理性的方法来发现。如果人类能发现真相,发现自然的规律,那么这些知识就能帮助我们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以上观念产生的影响是
A.影响了新航路的开辟
B.有利于文艺复兴的开展
C.促进了宗教改革的发生
D.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8 . “起源于英国,盛行于法国,率先开花结果在美洲。”这句话描述的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D.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9 . 14~16世纪,人文精神的旗帜在欧洲高扬;而到了18世纪,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发展的道路。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仁人志士的探索追求B.人文主义自身的魅力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
2016-11-27更新 | 342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三十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国,而17世纪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影响却远未能达到这一步。产生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思想家们的思想产生的时间较早
B.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C.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D.当时中国思想家们没对未来社会提出政治设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