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原因和发展历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并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

“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在这里,应当适时地注意,所有人的自然需求都是一样的。”

——古希腊某哲学家

材料二 “要想成为有教养的人,就应当应用自然的禀赋和实践;此外还宜于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学习。”“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古希腊某哲学家

材料三 这是一个喧闹的城市社会,以繁荣的工业和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兰帝国之间利润丰厚的贸易为基础。意大利是这一贸易的中间人,并由此繁荣起来……这些(意大利的)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他们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作家的赞助人。他们的需求、兴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复兴。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西方文明史》


(1)材料一、二体现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思想?这一学派出现的背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学派的主张有何局限性。
(2)据材料三,归纳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意大利的原因。
(3)依据材料四,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
2020-12-0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中国历史文化通过多种渠道传入欧洲,“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不少思想家在其著述中论及中国历史文化。伏尔泰、狄德罗、孟德斯鸠等都曾对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和思想道德等高度评价过。这些充分说明
A.中西文明互鉴始于启蒙运动B.欧洲热衷学习传统儒学
C.文明交流有益于思想的发展D.中国文化理性色彩浓厚
3 . 导致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B.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欧洲资产阶级力量的进一步壮大D.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
2020-11-19更新 | 293次组卷 | 26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4 .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主要是基于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传统
C.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D.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
2020-09-18更新 | 789次组卷 | 93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 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提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从中国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7 . 《西方文明史》写道:“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据此可知促成启蒙运动的因素是
A.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C.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的打击
D.近代科学知识的进步
2018-11-13更新 | 499次组卷 | 29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李平晔教授在评价近代某事件时指出:“使基督教世俗化,或使西欧人民的世俗生活神圣化,把人们的精神和潜能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人们的心灵从追求天国的虚幻,转向现实的生活和劳作……”此“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9 . 西方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平等、法制的社会观念,而古老的中国则衍生出对权力的膜拜和鲜明的等级尊卑秩序。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方式上动与静的差别B.经济形态上商品经济与农耕经济的差别
C.经营方式上开放与封闭的差别D.文化观念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C.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2016-08-16更新 | 208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5-2016学年甘肃天水一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段中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