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伏尔泰的主张和作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大力传播牛顿的观点。他曾说:“牛顿的圆规衡量了整个宇宙,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这反映了伏尔泰(       
A.倡导科学理性的时代精神B.反对宗教神学的专制统治
C.推崇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D.主张天赋人权的启蒙思想
2023-03-05更新 | 1492次组卷 | 24卷引用:押江苏卷第13题 新航路开辟及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江苏专用)
2 . 启蒙思想家们对未来社会提出来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但也存在差异,下列法国思想家与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A.亚当.斯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标准,主张自由竞争
B.卢梭——主张废除君主制,强调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C.伏尔泰——赞成君主立宪,但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
D.康德——主张自由、民主、平等
3 . 孟德斯鸠认为国家应由君主单独一人根据根本法,依靠一些中间的、从属的权力进行统治。伏尔泰认为英国式政府的可取之处在于:下院议员、爵上、君主间的合作是前所未有的。这表明两人均
A.赞成直接民主制B.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C.赞成“虚君”统治D.保留封建等级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启示宗教”。伏尔泰这样认为主要是为了
A.促进思想解放B.为新教作舆论宣传
C.否定君主政体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2022-03-21更新 | 432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8届南京、盐城市高三一模考试高三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思想启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启蒙思想家梅叶大声疾呼:“世上穷人们受各种迷信及偶像崇拜欺骗的时间已经够久了,富人和强者掠夺和压迫穷人的时间也已经够长了。”马布利认为:“自然界并没有创造国王、统治者、庶民和奴隶,人生下来是完全平等的。”

——摘编自《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从思想领域而言,可以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摘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发展的视角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并指出其产生的“思想启蒙”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作用方面的相似之处。
6 . “在政治上和法律上,人人可以平等,平等的基础是存在的,而在现实经济生活这一领域内,平等的基础,即每个人占有的社会资源因为总体资源的稀缺,而不可以真正建立起来”,上述材料最有可能表达的是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
A.伏尔泰B.卢梭C.孟德斯鸠D.西塞罗
2020-01-0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伏尔泰心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伏尔泰如此推崇中国旨在
A.抨击否定君主政体B.倡导宗教信仰自由C.借古讽今促进启蒙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伏尔泰曾说:宁可在出身名门的雄狮下面卖命,也不去投奔200只和他同类的鼠辈。他歌颂太阳王的统治,撰写了《路易十四时代》。这表明他一度
A.拥护开明专制排斥大众民主政治
B.极度反感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C.主张借助君主专制抨击天主教会
D.抛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念
2019-03-19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江苏省2019届高三年级高考全真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
9 . 庞忠甲的《论儒学的国际影响》文章中提到:伏尔泰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卢梭则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二者认识的分歧主要缘于
A.不同的阶级立场
B.不同的认识角度
C.不同的政治主张
D.不同的时代环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近代中西启蒙运动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伏尔泰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并“提倡不念旧恶、不忘善行、友爱、谦恭”,“他的弟子们彼此亲如手足”。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摘编自高毅《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

材料二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在民族救亡图存的现实压力下展开的。当时所有中国知识精英几乎有一个共识:“救亡的唯一途径就是启蒙”,而这个启蒙又是(西方)外来的,不是源自本身,这就导致了没有任何实现可能的极端偏执的“西化论”。……把矛头指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也正因为如此,类似于“孝道”“礼教”“男权”“纲常”“名教”等儒家所崇尚的核心价值,就成为五四时启蒙思想家们激烈批判的主要目标。

材料三尽管“启蒙”的批判对象是“具有主宰性地位的传统思想体系”,但“启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一方面,自古以来,儒学思想始终洋溢着对人的高度关注,而由此展开对人的道德情怀、伦理关切和人文精神的阐发和诉求,这些是儒学现代性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儒学的“和谐”“中庸”“仁爱”的价值主题和由此彰显的人文情怀,再次受到关注。

——以上材料摘自李宁宁《启蒙语境中儒学的命运与现代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对中国儒学所持的态度,并指出伏尔泰心目中理想的政治模式。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启蒙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的主要目的、主要影响、不足之处分别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儒学的现代价值。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东西方对儒学持不同态度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